第1章 喜讯
国父母的期望,虽然子女最终能成龙凤的人很少,但作为子女谁又不希望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让父母挣足脸面呢?
邓钢也是如此,虽然他只是养老康的一名流水线工人,但他也希望能衣锦还乡,让母亲高兴高兴。
但现实是残酷的,虽然邓钢是怀着雄心壮志来到鹏城的,但现实很快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没有背景,在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里,邓钢除了去从事工地、流水线、服务员、保安等一些没有什么门槛的工作。
最终经过现实的教育,邓钢选择了流水线工人这一工作,因为工地的工资虽然很高,但却非常的辛苦,邓钢干了几天就实在是受不了
,只能是提桶跑路。
而保安这个工作虽然轻松,但一个月的工资实在是太低了,邓钢毕竟是一个年轻人,如今又生活在大城市里。
一个月隔三差五的和狐朋狗友出去喝酒吃饭,唱歌,再加上他自已上网打游戏,还有耍女朋友的开销,
一个月还是需要几千块才够。
所以出来打工这几年,邓钢几乎是一分钱也没攒下,有时就算是攒了一点钱,但每年过年的时侯回老家,坐几把庄也全都输没了。
所以每年过完年后出门打工的路费,邓钢大多还需要自已的母亲支持。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但邓钢自十岁没了父亲,是母亲袁贵琼把他拉扯大的,所以母亲袁贵琼对于邓钢的一切都非常的了解。
看着邓钢每年出去打工却一分钱也没有攒下,袁贵琼的心里非常着急,但她却并没有什么办法。
袁贵琼是一个农村妇女,但与普通的农村妇女相比,袁贵琼无疑比其他的普通妇女更“聪明”一点。
这不是空穴来风,要知道袁贵琼可是正儿八经的初中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初中其实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了。
而且袁贵琼读的还不是一般的初中,是当地被称为“二中”的初中,这算是当地的重点初中,附近几个乡镇的人小学毕业,皆以考上二中为荣。
那个年代与如今不一样,如今的人都以考高中然后考大学为主流,但是在袁贵琼上学的时侯,最好的学生往往选择考中专。
原因也很简单,考了高中还需要考大学,而那个年代的大学非常难考,但是中专就不一样了,这个时代的中专读了就会分配工作。
如:中师读了出来大多会被分派到乡村当老师,而各种技校读了出来往往会被分配到相应的地方国企里面当工人。
但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当工人,这在当时的农民眼中都是铁饭碗,都是他们非常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