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的考验
拜见信长,建议慎重从事。
“恕我不揣冒昧,只这件事请您三思而后行。”
“噢——!为甚么要三思,为甚么要取消这一计划,不这样做,我们必定灭亡!”
“但那里是镇护王城的圣地,如果烧毁将来会落个暴虐无道的罪名。”
“秃顶光秀!”
“是!”
“你认为比叡山现在仍然有镇护王城的实效吗?蠢货!现在真正镇护王城的只有我信长一个人。是信长进京后才使百姓安居乐业,着手修建皇宫的。然而为这一伟大事业设置重重障碍的,……就是比叡山的那帮秃和尚。信长就是神,就是佛!比叡山的和尚是反抗神佛的蛆虫,神佛要蹍死这些蛆虫是理所当然,难道还要讲甚么客气吗?”
信长说罢踏入比叡山,边砍杀僧徒边四处放火烧山。这一事件发生在九月十三日黎明。
社会一般认为比叡山是不可冒犯的圣地。僧兵们也万万没有想到会有暴徒涉入此地。这里的僧徒看风驶舵,局势于己有利时出兵参战,局势对己不利时迅速撤回圣地,为此他们自以为得计。
以前没人敢谴责他们的野蛮无理,信长也是出于万般无奈,忍无可忍。
十三日拂晓,这个以七百年的悠久历史为自豪的延历寺的根本中堂喷射出炽烈的火焰。这时,所有的山谷都浓烟滚滚,天大亮时,数百个堂塔已变成一片火海。
得意忘形的僧兵,竟将朝仓和浅井的军队带到勤行修行的圣地。他们自以为进了保险箱。这时,无忧无虑安心养息的僧兵们都惊叫着跳起来。
不用说,起初他们很想抵抗,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里会成为战。了如指掌的地理条件也背叛了他们。
熊熊火势不断扩张蔓延,火舌越伸越长,疯狂的火浪从一个山谷滚向另一个山谷,张牙舞爪地扑向古老的森林。
站在琵琶湖对岸眺望火景,山峰、湖泊统统被卷进火焰的漩涡之中。
这时,信长已驱马来到坂本的神社门前,开始发号施令。
“毁灭叡山的是叡山本身!僧俗无别。不分老幼,活着的一个不留统统杀掉。这个世上不允许腐朽的圣地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从那里升起新的太阳。”
听声音不像是人在讲话,简直是革命的罗刹在咆哮。
带着强弓追踪信长飞奔而来的只有山门随一荒法师一个人。他身高六尺四寸,长相酷似金刚,但他的强弓始终未能射中信长。
他的箭是特大型的。一旦射中,定会人仰马翻,粉身碎骨。虽然他射了两箭,但只是马倒下,信长死里逃生。
惨不忍睹的全山大屠杀是在这以后开始的。
对僧兵中的暴徒采取视而不见态度的学者僧,以为不会杀到自己头上,他们纷纷逃离火场,到山中避难。
然而,信长下的是一个不留统统杀光的严格命令。
“我们甚么坏事也……”
“请饶命……”
随着暴乱和屠杀的猖獗,女人的禁区——佛门圣地也出现了妇女和儿童。她们被认为是和僧兵同伙的,自然也被列入砍杀之列。
特别是逃上八王子山的人们,他们东躲西藏,更是悲惨已极。不论男女老少,不管你是僧人、俗人,还是智者、上人,完全彻底,毫不留情地斩尽杀绝,无首尸满山遍野。
第二天,房梁长四十间的根本中堂自不待言,连三王二十一社,灵神、灵社、僧坊、宝塔、佛像、经卷……全部化为乌有。
当时在京都的基督教的传教士们作了如下记载:“——信长的命令部署严密周到,如同猛兽觅寻食物,让士兵躲在洞穴里,发现逃亡者立刻杀掉。他惩治这一大敌(佛教徒)那天,是一五七一年,圣弥赛亚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