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人气小说 第158章
    《孙子》与军事学《孙子》一书从问世起,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在战争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孙膑围魏救赵是孙子“攻其所必救”战法的典型运用,而马陵减灶再擒庞涓则是“能而示之不能”原则的生动实践。

    赵充国出镇西陲,上书数言兵事,多引孙子之言以为指导,终破羌人贵族。

    李孝恭因不听李靖“待其气衰然后奋击”之言而败于萧铣。

    马燧则因善于“制人”而大败田悦。

    辛稼轩以孙子思想为指导而著《九议》、《十论》,为抗金出谋献策。

    戚继光也以孙子思想为章本而练兵平“倭”。

    凡此等等,史不绝书。

    杜牧在其《注孙子序》中说:“孙武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几千载,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无差跌(失)。”

    此话虽不免有些夸大,但古来为将者却莫不把《孙子》作为“兵经”看待,这确是事实。

    战争无论胜败,我们大都可以从《孙子》中找到原因。

    《孙子》中有关战略原则,亦即作战形式、方针、指导等,是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思想为基石的。

    《孙子》把“知彼知己”看成是指导战争的先决条件。

    也就是说,战争指导者,对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西曰将,五曰法),以及“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要深究熟知。

    能理智地估计、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

    愈精愈好,愈细愈明。

    这才能在战前从客观物质基础上判明谁胜谁负。

    才能接近实际地制订出好的或较好的作战方针。

    这本身就具备灵活性,而不是也不应当机械地生搬硬套。

    《孙子》论“用间”,即是后人心目中之情报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孙子思想哲学简介 >孙子思想哲学目录 > 人气小说 第15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