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推荐 第277章
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
(《作战篇》)同时,孙子又说明了赏罚之权不可滥用。
“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行军篇》)。
赏罚过度频繁是将帅无能的表现。
(三)仁——饥渴与同,安危与共仁是指将帅具有仁爱之心。
《十一家注孙子·王晰》说:“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
孙子讲“仁”,就是要求将帅爱兵抚士,“与众相得”(《行军》);在奴隶制时代,主张将帅“视卒如爱子”(《地形》),注意搞好官兵关系,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当时,对此能够身体力行的,也多是具有革新进步思想的社会贤达。
例如,吴王阖闾“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左传·哀公元年》)。
意思是说,煮熟的食物必须等士兵们都得到了,吴王才去吃;他吃的一些山珍海味,士兵们也各有一份。
在中国古代军事学上,孙子这种爱兵主张是民主性的精华,它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而巨大的。
历代的兵学家们继承和发扬了孙子的思想,大都要求将帅与士兵“寒暑与均,劳逸与齐,饥渴与同,安危与共”(《百子金丹》)。
仁是勇的道德基础,不具备仁的品质就不会产生勇的行动。
《尉缭子》说得好:“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袍而鼓忘其身。”
(《武议》)一个将帅如果达到了这“三忘”的思想境界,那么就一定能够平时处处为人表率,战时身先士卒。
(西)勇——身先士卒,决战决胜勇指将帅具有勇敢果断的性格,勇往首前的作风。
讲“勇”就是要求将帅身先士卒,勇敢顽强。
在激烈的战争中,将帅面对敌人,必须有大无畏的气概,勇敢拚搏的精神,决战决胜的勇气。
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