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第520章
一是超前抓常备军的高强度训练,《墨子·非攻》中指出:“古者吴阖闾教七年。
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
不要小看这条材料,吴国这种训练方法比战国中期的魏国训练武卒、齐国训练技击、秦国训练锐士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据《荀子·议兵》说,魏国考选士卒的要求是:“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轴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荀子》关于魏国的这一记载与《墨子》关于吴国的上述记载何其相似!
这不仅说明魏国仿效了吴国的练兵之道,更重要的是它说明孙子所在的吴国重视军事训练,把训练确实摆到了战略地位上,因而作了他那个时代所能作到的超前培养,超前训练。
二是吴国抓了两支特种部队的训练。
一支特种部队称为“选锋”,也就是用于突破、扰乱和卷击敌人方阵的敢死队。
《吕氏春秋·简选》说:“吴阖闾选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为前阵,与荆(楚)战。”
除了“选锋”这支用于野战进攻的特种部队之外,还有另二支用于江河作战的特种部队,即所谓“舡军”。
《太平御览·舟部》卷770引《越绝书》说:“阖闾见子胥,敢问蚣运之备何如?
对曰:‘舩名大翼、小翼、突冒、楼舡、桥舡。
今舡军之教比陵军之法,乃可用之。
’大翼者,当陵军之车;小翼者,当陵军之轻车;突冒者,当陵军之冲车;楼舡者,当陵军之行楼车也;桥舡者,当陵军之轻足剽定骑也。”
吴国拥有如此众多的、用于各种情况的各类战船和水军,无怪乎史称吴人“习于水战,便于用舟”(《汉书·严助传》)。
既然吴国军队建设中的许多措施都与《孙子》的治军理论相吻合,那么,我们似可推断,吴国军队的强大应该是与孙子在吴国经国治军密切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