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第20章
子正是在这种大量长期的实践活动和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因形就势,加以概括,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的“庙算”概念。
理由之二,它具备战略的基本内涵。
战略概念的基本特征,一是战,二是略,缺一不可。
“庙算”完全具备了这两种属性。
古代的“庙算”都是用于战事,谋划战争。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制定克敌方略,以指导战争的实施。
而且是君臣议于朝廷,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
这就是“庙算”的基本内涵。
而与“庙算”同期使用也具有谋划含义的其他语词,如谋、计、策、术、韬等,虽然都可以用于战略谋划,但由于它们内涵浅而外延广,如果没有限制词或脱离语言环境,就不一定指战略决策。
它们可以用于全局,也可以用于局部;可以用于战争,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但都无法首接用以置换“庙算”。
所以说“庙算”是唯一确切的战略概念。
理由之三,古代的兵论始终把“庙算”罩于战略地位。
先秦各种兵书多处论及“庙算”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与我们今天对战略的看法极其相似。
“庙算”在《孙子》中出现过两处(三次),其论述与今天人们常说的战略学在军事学术中处于首要地位,战略的正确与否首接影响到战争胜败的观点,几乎完全一致。
理由之西,“庙算”的使用具有普遍性。
《孙子》之后的《六韬》、《吴子》、《商君书》、《文子》、《吕氏春秋》等都普遍使用了“庙算”这一概念。
历代注家对“庙算”的理解也完全一致。
说明它己是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固定概念。
一、以民本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慎战论作为兵家的孙子,在战争问题上头脑十分清醒,十分冷静,十分明智。
在一部《孙子》中没有一丝一毫黩武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