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人气小说 第32章
    虑战争问题的出发点,又是他考虑战争的立足点。

    在保民和利主的前提下进行的争霸战争,孙子的慎战主张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不用武力而用伐谋、伐交的战略策略,达到“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顺而利可全”的政治目的。

    当然这既能保民又能利主,且又能实现取威定霸的目的,因此,是上乘的战略策略,上乘的慎战思想。

    但是,另一方面,当政治、外交的推进受到严重阻碍,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孙子对于战争决策、战争准备、战争实施首至战争结束,都是主张慎之又慎的。

    首先,战争决策要慎重。

    孙子在《火攻》篇的一大段论述集中地、完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这段话清楚不过地表明,孙子反对的是国君“以怒而兴师”,将帅“以愠而致战”,而不是一般地反对战争。

    孙子强调“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在他看来,发动不发动战争,进行不进行战争,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利。

    换句话说,功利主义就是他战争观的核心。

    什么利?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军争》)兴不兴师,致不致战,就看对土地的扩占,对人口的奴役,对财物的掠夺利大还是利小。

    如果一场战争打下来,不能“安国全军”而是亡国破军,不是“分众”、“分利”而是一无所得,或者即使“战胜攻取”,但又“不修其功”,弄得天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斯文裴少,民国探案简介 >斯文裴少,民国探案目录 > 人气小说 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