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1) 机锋公案
“不在外。”曰:“出匣后如何?”师曰:“不在内。”(同上书卷八)
这是变相的不答复。
第六类,反问的。如:
(21)福溪和尚——问:“如何是自己?”师曰:“你问甚么?”(同上书卷三)
(22)杭州天龙和尚——僧问:“如何得出三界去?”师曰:“汝即今在甚么处?”(同上书卷四)
(23)石头希迁禅师——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
“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
“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同上书卷五)
(24)鹿苑山晖禅师——问:“祖祖相传,未审传个甚么?”师曰:“汝问我,我问汝。”(同上书卷六)
这是又一种变相的不答复。
第七类,顺口歪曲的。如:
(25)清平令遵禅师——问:“如何是有漏?”师曰:
“笊篱。”曰:“如何是无漏?”师曰:“木杓。”(同上书卷五)
(26)木平善道禅师——金陵李氏(南唐国主)向其道誉,迎请供养,待以师礼。尝问:“如何是木平?”师曰:“不劳斤斧。”曰:“为甚么不劳斤斧?”师曰:“木平。”(同上书卷六)
(27)谷隐蕴聪禅师——问:“如何是道?”师曰:
“车碾马踏。”(同上书卷十一)
(28)慧因义宁禅师——僧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摩耶夫人。”曰:“出世后如何?”师曰:“悉达太子。”(同上书卷十六)
这有点像利用词语的多义,故意岔开,引人一笑。实际还是以顺为逆,意在破知见。
第八类,重复问话的。如:
(29)大慈寰中禅师——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师曰:“般若以何为体。”(同上书卷四)
(30)翠岩令参禅师——问:“凡有言句,尽是点污,如何是向上事?”师曰:“凡有言句,尽是点污。”(同上书卷七)
(31)镜清道怤禅师——问:“如何是方便门速易成就?”
师曰:“速易成就。”(同上)
(32)清凉文益禅师——师问修山主:“毫氂有差,天地悬隔,兄作么生会?”修曰:“毫氂有差,天地悬隔。”师曰:“恁么会又争得?”修曰:“和尚如何?”师:“毫氂有差,天地悬隔。”(同上书卷十)
这是变相的不答复,用意当然也是破执。
第九类,语意不合事理的。如:
(33)三平义忠禅师——讲僧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龟毛拂子,兔角拄杖,大德藏向甚么处?”(同上书卷五)
(34)夹山善会禅师——问:“如何是实际之理?”师曰:“石上无根树,山含不动云。”(同上)
(35)投子大同禅师——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与人为师。”曰:“见后如何?”师曰:“不与人为师。”(同上)
(36)定山惟素山主——僧问:“如何是不迁义?”师曰:“暑往寒来。”(同上书卷十)
故意说无理话,破知见的用意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