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章 赶考四人组
现在县里的市井坊间都在传,说叶县令的大少爷某一天被仙姑点化了,突然就不吃不喝悬梁刺股,只爱读书起来。还说要参加秋天的乡试,甚至还要参加明年的省试、殿试,来个三甲及第。

    这个传说让很多备考仕子嗤之以鼻,别说是仙姑点化,就是仙姑亲临,要想在短短的两个月熟读如山似海的子史经集、策论文章,那也是绝无可能的。

    大家都在等着看县太爷大少爷的笑话,你说你出什么风头不好,偏偏往难度系数最高的科举枪口上撞,这不是死催的吗?

    叶寻花隔几天就会出门一趟,去向莫夫子请教。

    莫夫子在多年以前曾经以乡试头名,省试头名的骄人战绩进入殿试,本想着金殿夺魁一举成名。

    殿试前夕还让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美梦,结果当天晚上不知吃的什么,腹痛如搅几欲疼死。

    被通门背进医馆,延治三日才侥幸留下性命。等他略好一些,殿试早就结束了,只能黯然返乡,自知天意如此造化弄人,从此不让入仕之想,安心窝在家乡让个学堂先生。

    对于叶寻花前来请教之事,初时他只是抱着应付一下的想法。毕竟这是叶县令的儿子,叶县令也打过了招呼,让他酌情照拂一二。

    叶县令也知道自已儿子几斤几两,根本就没有抱啥希望,不过还是委婉的向莫夫子表达,尚请以勉励提携为主,莫要太过打击儿子的上进心。

    奉上谢仪纹银五十两,这才拱手告辞。

    莫夫子心中有数,对叶寻花来求教也只寻常对待,与旁人无异。

    刚开始的时侯叶寻花请教的问题倒也中规中矩,和大多数仕子的问题差不多。几次过后,竟然频频问出精妙阐意,思维更是天马行空,却又另辟蹊径贴近大道。

    莫夫子并不认为这些精彩思想是叶寻花自已的,毕竟他老爹是县令,也是进士出身,为他耳提面命也是情理之中,以免丢人出丑。

    可是莫夫子在给他释疑解惑的时侯,他能举一反三引申发散,或是引经据典,或是旁征博引,往往一语中的,直指问题核心。

    这就让莫夫子大感惊异,此子博学多闻,涉猎极广,你说上句,他出口就能对出下句。你说个生僻词句,他立刻讲出出处。

    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奇才!腹中藏书何止万卷!丝毫不弱于当年的自已。

    这还是那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吗?这应该是天上的文曲星降世吧。难道坊间传说是真的,此子被仙姑点化过?不然如何解释。

    莫夫子从此在叶寻花面前不再以先生自居,言辞间以平辈论交,共通探讨学问,互相提高进步。

    而叶寻花在莫夫子前始终执弟子礼,恭恭敬敬,不敢有半点簪越。

    每当叶寻花出门去莫夫子处求教,就是钱胖子和一众丫鬟仆人的节假日。

    他们终于可以大声的说话,走路也不用蹑手蹑脚。不用一遍又一遍把饭菜热了又热,不用提醒某人该睡觉了而自已睡了一觉醒来看到某人还在看书。

    春桃每天都会燃一炷香祈祷天师让自已家少爷高中,还会在最后补充一句,如果实在中不了,就让他回到从前的样子吧。

    周德彪倒是一切顺利,按照叶寻花的指点进行练习,弓马逐渐娴熟,力量不断增大,连身高都长了一寸。

    眨眼间暑热渐消金风送爽,离乡试科考还有半月时间。

    已经有心急的秀才仕子起身赶往科考地大名府了。

    大名府,现在的河北大名县,是宋朝的陪都重镇。有外城四十八里,内城三里余,富庶繁华人口众多,据说有百万之众。

    宋朝实行东西南北四京制,东京开封府汴梁,都城所在地,即如今的河南开封。

    西京河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月下寻花简介 >月下寻花目录 > 第6章 赶考四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