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章 赶考四人组
府,即河南洛阳。

    南京应天府,即河南商丘。

    北京就是大名府,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莘县距离大名府一百五十里,按照古代人车马速度,一个小时十里左右,步行还要慢一些。

    每天晓行夜宿除去吃饭歇息也就能走六个小时,六十多里路。这还是按照走官途大道平整的路面来计算。若是走乡间阡陌小路还要打折扣。

    这几年世道不安宁,降雨稀少各地大旱,导致农作物歉收的厉害。而官府收缴的钱粮税赋却一点也没减少。

    这就导致许多农民因交不上田税、丁税还有杂税被抓走枷示。

    枷示,就是给人戴上重达二十五斤,长五尺五寸宽一尺五寸的木头枷锁,在县衙门前或站或跪示众,以儆效尤。

    在这样的苛政之下,产生了许多流民,他们有家不能回,或是隐入山野林莽,或是沿街乞讨,只为能生存下去。

    流民多了,寇贼自生。其中有些能力的便啸聚山林,自称某某大王,劫掠一方,为祸不浅。

    莘县去大名府本来有一条官道坦途,可就在去年夏天城外三十里处的马颊河来了一伙强人,专门劫掠过往行人客商,手段狠辣动辄取人性命。

    叶县令为此曾派兵征剿,但由于这伙子强人精通水性,几次围捕收效甚微,只是射杀了几个水贼,没有动其根本。

    官兵一去水贼就躲到芦苇荡里隐藏起来,等官兵一走继续出来为祸,闹得行人断绝商旅不往,至此这条道路鲜有人迹。

    由此人们去往大名府只好改道而行,走阳谷、郓城再进入大名府辖地。

    在这条去大名府的路上,也有两个危险之处。一是莘县观城镇北边的野猪林,一是郓城县的景阳冈。

    野猪林山深林密,有猛兽出没。施耐庵在《水浒》第八回写道:枯曼层层如再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唯有冤魂不断愁。

    不知有多少过往的行人命丧其中。

    而景阳冈自古有猛虎盘踞,时常蹿出吃人,当地的官府几次组织人手剿杀,每每铩羽而归,反倒伤亡惨重。

    从此景阳冈被官府列为险地,发布告示称,每日午时商旅行人需结伴过岗,其他时间一律不准通行。

    赶考的秀才仕子们有的早在离开考一个月就出发了。他们一来担心路上不安全需要多费时间,二来担心到了大名府找不到旅店入住。

    每到三年一次的科考,大名府都是人记为患。去的早的还能找到旅店,晚了就有可能露宿街头。

    七月二十日晨

    莘县城外三里长亭

    太阳还没升起,天气已然热了起来。还好有一丝风,倒也不那么闷热。

    花间四少一个个鲜衣怒马,五陵年少。

    叶寻花一身白衣胜雪,骑一匹大白马,身长七尺,风流倜傥。

    周德彪这一段时间每天都在习练弓马武艺,晒得跟黑炭似的。今天骑了一匹黑马,浑然一L,远远看去就好像一个双头六腿的黑怪兽。

    郑漏斗红袍皂靴,骑得是枣红马,倒也一表人才。

    钱胖子不爱骑马,非要坐车,骑马多累啊,还是车里舒服。

    这次去大名府科考,本来每家都派了四五个跟班,有丫鬟、书童、护院保镖还有赶车的、让饭的、修脚搓澡的。

    叶寻花只让每人身边留一个伺侯的,其他人一律回去,女的也不让跟着,以免路上麻烦。

    叶县令亲自来送,身后是周、钱、郑等人的家人亲眷。还有许多人是来看热闹的,都想看看这四个纨绔子弟如今变成啥样了。

    特别是叶寻花,听说他被仙姑点化后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今日一见看来所言不虚,你看他那气质高雅、玉树临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月下寻花简介 >月下寻花目录 > 第6章 赶考四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