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章 蒙古条约
入战斗,始终保留预备队应对各方向的袭扰。
黄太吉也不是一个笨蛋,他为了能保障大军后方安全,命令多铎和多尔衮率军在洪涛山一带休整防御,兵力是三万记蒙汉联军。
他通过多铎和多尔衮的失败,发现人民军善于玩弄前堵后封,多支小股部队穿插迂回的战术,所以他也是有所防备的。
可就在人民军展开阵列,开始由建奴侧翼发动打击,准备拉开决战序幕的关键时刻,黄太吉的使者宁完我,却带着黄太吉的国书来军营求见。
伊宝忠看过那份国书后,当即就下令停止了军事打击。他深知事关重大,不敢擅自决定,便派出通讯兵去向马超请示。
而马超的回复是:“以战促和,全力达成《蒙古条约》,具L事项伊宝忠全权负责。
谈判要符合《蒙古条约纪要》,为河套地区谋求出足够的安全空间,一切条件都可以让出让步。”
根据马超的指示,双方的谈判也随即展开。可在军事行动上,双方却都没有停止的意思,依然是你来我往,进行着小规模的战术动作。
这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博弈,更是一场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较量,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通时也在为自已争取更多的利益。
短短十日时间,一份《蒙古条约》就送回了后套平原。病情好转的马超只用了一刻钟,就全部通意了条约上的所有条款。
这份条约大意如下:
一、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合法地位,将两国关系定位为友邦;
二、彼此不干涉对方的内政、军事、外交、商贸,但反对任何形式的大规模杀戮行为。
三、人民军索取漠南蒙古三旗土地,作为河套地区的安全空间;三旗土地上的蒙古部落,可以自由选择去留。
四、两国互派使者,并给予使者特别通行权力,监督两国边境的军事行动,
五、两国无条件释放被俘虏的所有士兵;放弃战场上的所有缴获。
六、大蒙古国与大清国开通互市,并不让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大蒙古国向大清国,每年销售精铁十万斤、粮食五万石、火药五万斤、火枪五千支、火炮五十门。
上述物品,将参照大明国南直隶境内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七、当一国遭遇战争、动乱、灾荒期间,另一国不得在边境线百里范围内集结军队。
八、《蒙古条约》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后双方协商续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