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在线阅读 第359章
    《楞严经》修学法要,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阿弥陀佛!

    好,请放掌。

    我们预定有十六堂课,来跟大家共同学习整个《楞严经》的一个纲要。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于我们生命的根本,己经远离太久了,己经找不到我们自己原来的家,这是我们修行一个很大的障碍。

    而在智者大师的判教当中,他把大乘佛教的修学,分成三个次第:第一、是修学安乐道:我们刚开始皈依佛门,我们依止的是一念的信心,我们相信三宝的功德是甚深广大的,我们相信因果丝毫不爽,依止这一念的信心,开始积集善业,做很多护持三宝的慈善事业;那么在这阶段当中,主要是一种业力的修学。

    但是这个时候,因为缺乏智慧的观照,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虽修善业,心不安稳。

    就是我们修了善业以后,我们总觉得弟子心不安,我们会有一种没有家的感觉,因为你在修善业的时候,你依止的是一个攀缘心。

    攀缘心的特色,我们的心是住在外境的——心有所住,而外在的环境是变化的,你根本作不了主,所以在整个阶段当中,我们总觉得内心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但我们透过这样的善业,可以成就来世暂时的安乐,所以智者大师把它判做安乐道。

    第二、慢慢的学佛时间久了之后,我们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进步,就从安乐道转上了解脱道:我们开始很慎重的学习佛陀所宣说的经典、慢慢的开启心中的智慧,我们遇到人事的时候─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不再随外在的环境而转,开始把心带回家——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

    那么这时候我们心开始安定了,外在的因缘不管怎么变化,它只是我一个生命历练的所缘境而己,智者大师把它判作解脱道。

    也就是说,一个凡夫他在整个生命当中,他开始走上了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楞严经修学法要!简介 >楞严经修学法要!目录 > 在线阅读 第35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