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淋得浑身湿透。到了宿营地,一面做饭吃,一面要挖防空壕,找渡河器材,做群众工作,忙得不可开交。
在这种情况下,刘邓南进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要求部队坚持走,而且要快走。刘伯承对下级干部说:
“慈不掌兵,部分人的饥渴和疲劳,换取大多数人的温暖和安全。此时此地的困难和危险,换取全国解放区的胜利。我们要学会算大账,不要抓小辫子。”
过了陇海铁路,部队很怏来到了黄泛区跟前。
黄泛区,就是被黄河水淹过的地方。1938年,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日军前进,在郑州花园口掘开了黄河,使黄河水泛滥,夺淮河而人海。日寇投降后,黄河水回到故道,但是,泛水区里仍是一片积水,难以行进。
在8月的酷热中,刘邓大军开始跋涉了。
陈再道率领的2纵为中路的左路军。8月15日傍晚,2纵从鹿邑以西地区出发之前,各单位曾派人到黄泛区探路、设标。有的是在当地人民和游击队的帮助下,选择前进道路的。部队出动时,又是阴雨连绵,开始陈再道和纵队领导坐着中吉普车走了一段路,可是越走越慢,车轮越陷越深,最后不得不下车乘马而行。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水里走着,慢慢腾腾,实在急人。陈再道干脆下马涉水前进,谁知越走水越深,把膝盖都漫了。最后走不动了,又重新骑在马上。
天亮后,到达郸城县以北的郭集地区。走了一夜,行程才40华里。其中约30多里是黄泛区的积水区。天亮后,回头北望,一片汪洋,见到的村庄不见人烟,未倒塌的房屋,只能看到屋顶。真是惨不忍睹。陈再道当红军时曾三过草地,过草地时还能见到青草,而在这个黄泛区内,什么青绿颜色都见不到。
太阳出来了,是个难遇的好晴天。掉队的战士仍在吃力地向南走着。炮兵、辎重还未走出黄泛区,大部队只好等他们到达后再继续前进。炮兵过黄泛区十分艰难:开始拉着几门大炮在泥泞里前进,越走陷得越深;牲口把皮套都拉断了,特别是那些大的野炮更是拉不出来;如果敌人飞机来了,发现目标,炮兵营就会遭到轰炸。
情况紧急,不容犹豫,陈再道下令将大炮炸毁。
这些野炮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从日军手里缴获的,跟随我军作战后发挥了很大作用,一直被视为珍宝。当听到一阵阵爆炸声时,许多官兵的心都要碎了,他们伤心地痛哭起来。
有个炮兵连长实在不忍心炸掉伴随自己数年的一门炮,就取下了炮栓,在炮身上刻下记号,将炮埋在泥土里。他心想,只要我还活着,今后一定要来取它。
事也凑巧,在两年以后,这位炮兵连长终于又找回这门炮,安上了他保存两年的炮栓,参加新的战斗了。
刘伯承、邓小平也和战士们一样,手拄着棍子,脚踩齐膝深的污泥,走一脚拔一脚泥。在刘邓首长的带头作用下,整个野战军以最快的速度,在两日内全部通过了黄泛区。
过了黄泛区,前面是沙河。这时,许多人认为敌人已被甩到后头去了,可以歇一歇了。而刘伯承却命令部队继续前进,限两小时内架好浮桥过河。
有些战士有点牢骚,刘伯承道:
“背水作战,兵家所忌。迅速过河。”
我军部分战士还在发牢骚时,蒋介石却梦中惊醒了,意识到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上了神机妙算的刘伯承的当。刘伯承目标是直插大别山,要捅国民党政府的老巢了!蒋介石越发觉出形势不妙。
他气恼地质问陆军总司令顾祝同:
“为什么追不上一支疲惫之师?”
顾祝同只好回答:“道路不畅,车炮辎重难行。”
蒋介石火了:“刘伯承能走,你们为什么不能走?赶紧给我追!追不上刘伯承,别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