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4.两人流着泪说:“我们做了对不起王司令员的事,后悔死了,可王司令员还为我们说话,我们心里实在受不了啊!”
战场上英勇无畏、敢打敢拼的王近山,被人誉为“王疯子”,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又是一个关心他人、体贴下属、十分注重感情的人。
1949年6月,当时已任3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的王近山,以宽大的胸怀妥善处理了他的老父亲因车祸去世和丧葬安排的事,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王近山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很小时母亲就因病去世,撇下他的父亲和近山兄弟相依为命。他的父亲给地主扛活,艰难地把他们拉扯大。1930年,少年王近山告别父亲和弟弟参加了红军,1932年随部队告别了大别山,到达川陕根据地。1935年,参加长征到了北方,更是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王近山本来可以同亲人会面,可是,他却因大腿骨折而留在后方治疗,失去了这一次难得的机会。以后他虽然知道了父亲健在的消息,但是,作战频繁,一仗接一仗,加之关山阻隔,哪能顾得上父子团聚的事。
1949年6月,王近山的家乡大别山地区解放了,全国大陆解放在即,全军上下欢欣鼓舞。在部队体整的间隙,一些指战员的家属陆续来部队与亲人团聚。这时,组织上也派人到王近山的家乡湖北省黄安县桃花乡去接他的老父亲来部队。
离家19年了!岁月沧桑,天翻地覆。当年的王近山,现已成长为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率领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想到这即将到来的相见,想象着历经千辛万苦的父亲苍老亲切的容颜,纵然王近山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他的心弦也在颤动着。他急切盼望着父亲的到来。
被派去接王近山父亲的两个同志到达桃花乡时,王近山的老父亲正在给别人家挑水。听说儿子派人来接他,真是喜出望外,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立即收拾行装上了路。
老人家一生没有离开过大别山的山沟,第一次出远门,见到许多从未见过的新鲜东西,非常兴奋,激动地说:“我这一大把年纪,熬到穷苦人得了天下,能出来见世面,真是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托共产党的福,托我儿子的孝心啊!”
他巴不得一步就跨到儿子身边。
正当他迫切希望尽快地见到儿子时,不幸的事却发生了。
这天,老人一行来到安徽蚌埠火车站,准备乘车到南京,再转往12军部驻地安徽当涂。陪同王近山父亲的两名同志见即将到达部队驻地,有些大意,就把老人一人留在站台上,自己却到别处买东西去了。老人从来没见过火车,他只顾看那南来北往轰鸣飞驰的列车,哪里懂得在站台上要站在白线以内,哪里知道这钢铁的巨龙十分凶猛,他不知不觉地站到了站台的边上……
惨剧发生了。呼啸而来的一列火车擦身而过,老人躲闪不及,被强大的气流卷到了列车下面,劳苦一生的老人,在幸福时刻即将到来之际,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这事实在是太残酷了。王近山得知后震惊得一下子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王近山周围的人既痛心于老人的不幸逝世,又气愤于派去的两个同志不负责任。军部立即派人到蚌埠处理善后工作,并准备给这两个人处分。
王近山听说以后,按捺住内心的悲痛,找来了军直属队负责同志,说:“这件事是不应该发生的,我也很难过。但事情已经发生,也无法挽回,不要为我个人的事处分同志了。这两个同志虽有错误,但他们为革命战争都做出过自己的贡献,现在错了,教育教育,接受教训,改了就好嘛!他们还可以为革命做更多工作嘛!”
这两个同志内心已经非常惭愧不安,王近山突遭巨大不幸,他们两人难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