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1.中国老百姓知道秦基伟,一是他以军区司令员的身份,指挥了华北军事大演习;二是他作为总指挥,指挥了首都大阅兵

    1947年6月,晋南战役刚刚结束,中共中央就打电报给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叫他迅速赶到陕北。7月19日,陈赓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中央驻地靖边县小河村。

    毛泽东见陈赓来了,高兴地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说:“我叫你过河来,可不是来保护我的,叫你来是有更重要的任务!”

    毛泽东说:“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是在国民党政权的心窝里插了一刀,蒋介石调动重兵前堵后追,刘邓大军处境艰难。为了策应刘邓大军,在敌人的胸口再插上一刀,中共中央改变了原定的调中野第4纵队来陕北的计划,决定以第4纵队为主组建一个兵团,渡河南征,挺进豫西。”

    这个新成立兵团就是陈(赓)谢(富治)兵团。

    这个兵团成员,除了“老大哥”第4纵队外,还有一部是国民党军起义部队第38军,第三部分就是以太行军区独1旅、2旅和第1、第4、第5军分区基干团组成的第9纵队。

    所以后来有人把第9纵队称为“太行山的第三个儿子”。

    第9纵队的首任司令员也是唯一的司令员就是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

    中国老百姓知道秦基伟,一是他在1981年以北京军区司令员的身份,指挥了华北军事大演习。二是在1984年,他作为总指挥,指挥了首都大阅兵,陪同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了受阅部队。

    1988年9月,解放军实行新军衔制,秦基伟以国防部长的身份,被授予上将军衔。

    作为9纵的唯一司令员,秦基伟将一支地方武装,一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军龄”不算长的部队,带成了一只猛虎部队,带成了一支王牌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他的功劳足很大的。

    秦基伟诞生在“将军摇篮”的湖北红安县。他是家中幼子,8岁进私塾读书,但是只读了两年就回家干活了。

    秦基伟11岁那年,瘟疫流行,母亲染病身亡;第二年,父亲和伯父也相继去世;第三年,哥哥也病故了,唯一的姐姐也出嫁了。13岁的秦基伟送走了最后一位亲人,环顾自己的家,空空荡荡,破破烂烂,他真想大哭一场。可是,哭又有谁能听见呢?他咬紧牙,自己上山砍柴,下田种地,孤苦伶仃,度日如年。

    他15岁那年,革命烈火在大别山区燃烧,秋天里,黄安城暴动了!秦基伟肩扛着一杆红缨枪,跟着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杀进了黄安城。

    他铁了心,要和天下受苦人一起闹革命。起义受挫了,他不愿回家,跟着赤卫队上山打游击。第二年,他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他在红军里迅速成长,从战士到班长、排长,1931年,他担任了红4方面军总部手枪营2连连长。

    那一年冬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精心指挥了“围城打援”的黄安战役。当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白军突破了红军阵地,距总指挥部仅两千米,徐向前迎着炮火而上,弹片击中了他的胳膊。秦基伟看到此情景,怒火满腔,一手挥动马刀,一手举着驳壳枪,大吼一声,如下山猛虎带领全连冲入敌群,顿时将敌阵冲乱。其他分队也及时加入肉搏,终于将敌人逐退,总指挥部转危为安。

    黄安一仗,红平大胜。“秦连长勇救总指挥”一事在军中传为佳话。

    1932年8月,秦基伟在麻城陡坡山战斗中被打断右臂,负了重伤。红4方面军这时又被迫开始西征转移,秦基伟是重伤员,不便行动,就发给他两个小元宝,就地安置养伤。秦基伟手捧着两个小元宝,眼望战友远去的身影,泪水夺眶而出。

    “我死也不离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二野十大虎将传奇简介 >二野十大虎将传奇目录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