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红军!”
他悄悄地、固执地跟在队伍后头,日日夜夜,跋山涉水,一步也不拉下,整整走了一个月。到达鄂陕边境时,部队再一次将他安排到地方养伤。秦基伟仍是死活不离去,他向领导表态:一不坐担架,二不骑牲口,爬也要跟着红军前进。
面对这样的钢铁战士,领导还能说什么呢?
秦基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右臂吊着绷带,跟着战友硬是走了遥遥的长征路,饥饿、寒冷、伤痛,铁打的汉子也难以忍受,然而秦基伟挺了下来,奏响了一支超极限的生命之歌。
红4方向军在川北建立了根据地,秦基伟终于获得治疗机会,住院长达半年。伤好后,他被任命为总指挥部警卫团长。1935年他参加长征,担任了红军师长。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他又随西路军西征,历经艰苦卓绝的磨难,于1937年回到了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秦基伟受组织委派,到山西太谷县发动群众,组建人民武装,很快成立了“太谷抗日游击队”,秦基伟任游击队总指挥。不久,他在太行山见到了老营长徐向前。这是西路军失败后,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
徐向前当时是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他把太谷、榆次、平定三县的游击队集中到一起,合编成一支游击队,命名为“独立支队”,秦基伟任支队长,赖际发任政委。故又称“秦赖支队”。这是129师在太行山区建立的第一支游击队。
后来,秦基伟担任了太行一分区司令员、太行军区司令员,直到组建9纵,担任纵队司令员。后来,这个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秦基伟担任军长,一当就是6年,其军长(一个部队)任职时间之长,在解放军将领中是为数不多的,他带领第15军南征北战,在朝鲜上甘岭上大逞英豪,使15军成为世界级的王牌军。笫15军功劳册上永远铭记着秦基伟的杰出功勋,新中国的领袖们也注意到这位战功赫赫的“老军长”(尽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他只有39岁),在第一次授衔的所有中将里,他又是第一个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当十年浩劫结束后,许多老红军老将军因体力、能力诸多原因纷纷退居二线,他继续在中国的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1988年他担任了国防部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47年8月15日,秦基伟由太行军区司令员改任为第9纵队司令员,率领新组建的9纵跟随陈赓直奔黄河。
9纵是跟在4纵后面渡过黄河的。
23日拂晓前,各渡河分队及火力队按计划进入渡河地段,将渡船隐蔽地下水。我军在25公里正面上组成5个强大的火点,黑黝黝地重炮瞄准了对岸的敌人碉堡,黑洞洞的枪口封住敌军堡垒的枪眼。
吋值秋汛,河水猛涨,浪声涛涛。我军趁对岸敌人看不见、听不见的机会,泛水登舟。
突击队行至河心,敌人发现了,枪声一响,我军枪炮齐发,只见我军重炮连喷弹丸,机枪疾射万千弹雨,对岸敌堡火力很快就哑了。我军首批登岸勇士用机枪横扫敌军滩头阵地,当我军冲上河滩吋,敌人掉头急窜。
陈谢兵团强渡黄河,突然又迅速,令蒋介石猝不及防,令全国人民感到惊喜,以至在晋南黄河岸边流传许多“神话”:——那天夜里。陈谢大军刚到河边,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黄河咆哮如雷,惊涛骇浪中涌出一条金色蛟龙。它朝着陈赓将军摇尾颔首,大吼三声。陈赓一声令下,十万健儿便骑着这条巨龙,腾云驾雾,飞过南岸,只吓得隔岸蒋匪军目瞪口呆,一个个乖乖地当了俘虏……
神话自然是夸张的。但是,这个传说里的“巨龙”并非足毫无由来的。
原来,当陈谢大军前卫部队到达黄河边时,却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岸边的船都被蒋军砸沉和抢走了。
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