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么办?部队找当地的人民群众商量,群众说:蒋军能抢走船,抢不走我们的心!我们没船了,但是我们还有“黄龙”!群众带着部队来到圣人涧,只见涧边横躺着几个黄澄澄的、1丈多长的油布包,样子颇有点像闹元宵时“大龙”。这种“大龙”在地方武装反封锁时曾经用过,一个“大龙”可以坐四五个人。
原来,油布包里塞得都是秫秸、棉花,抬起来很轻,放在水中浮力很大。
大家高兴一阵,又坐下来进一步研究改进方法,油包的缺点是易打转,易翻。一位战士建议把几个油包捆在一起,架上木板,就不会打转了。当场试验一下,结果稳稳当当,就像个“汽艇”,每艘可以搭乘一个班,还可以载一门小炮。
部队全力制作“大龙”,并开始了紧张的水上练兵活动。一切准备停当后,开始了“赛龙”作战。
那天夜里,几十条“大龙”在黄河岸边一字儿排开,又活像一条长龙,担任突击任务的分队站立在“大龙”边待命。一声令下后,油布包被推入水中,战士们疾速地挥动桨板、铁锹,催动油布包像箭一样驰向河心。
这时候,狂风起,暴风至,浪大涛猛,战士们镇定地划着桨,艄公们稳稳地掌着舵,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当我军快到南岸边时,敌军才发现,要想阻止我军前进已经晚了。
后续部队也都乘坐这些“大龙”,登上了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