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战四平
作为调停人的马歇尔早就失去了初来时的自信,他感觉自己已陷于“东方的迷宫”,无法辨别方向,他甚至不明白双方谈判代表的真正用意。从来就没有人直言反对对方的建议,只是说:“我同意你方的建议,不过要补充3条意见。”于是另一方又说“还有6条意见需要补充”,最后就变成一笔糊涂账。
而且东北的战争形势也直接左右着谈判,如果一方在战争中失利,就变得较好说话。他们也较易接受中间调停人的意见,一旦在战争中占了上风就马上增加筹码,使对方难以接受。
于是谁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蒋介石严令杜聿明:“一定要打到长春!”
毛泽东也电令林彪:“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马德里保卫战曾长达近两年半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发生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一场举世瞩目的战争。
本溪失守
郑洞国在四平前线求援之际,杜聿明有了新的打算,他电令郑洞国坚守待援,静候他改变战局的惊人之举。
杜聿明经过侦察,发现本溪、四平两方面共军兵力各有十几万人。虽然兵力大致相等,但论火力、战力,四平方面远远优于本溪,而且林彪本人坐镇四平。他决定先集中兵力解决本溪方面的共军,再全力以赴攻打四平。
4月27日,杜聿明召第52军军长赵公武、新6军军长廖耀湘会谈。杜聿明说:“四平方面已陷于僵局,非增加兵力不可。但本溪与沈阳唇齿相依,共军十万兵力集结于此,威胁沈阳安全。若抽兵增援四平,本溪共军便难以对付。不如四平方面暂取守势,而先集结兵力一举荡平本溪,以去后顾之忧,再举兵北上四平。二位以为如何?”
赵公武、廖耀湘沉思片刻,最后相视大笑,认为这一方案十分高妙,可操胜券。随后,杜聿明带着作战计划去见熊式辉。熊式辉因两次攻击本溪受挫,心有余悸,对杜聿明的计划顾虑重重。任凭杜聿明怎样拍胸脯担保万无一失,熊式辉就是不表态。
杜聿明一不做,二不休,于当日下令新6军、第52军分三路向本溪进攻。
4月28日,杜聿明来到郑洞国在小红庙的指挥所,并在当地会见新闻记者,以示他杜司令长官已亲赴四平前线督战。这是他惯用的声东击西的诡计,意在迷惑民主联军。
此时,本溪方面民主联军兵力锐减,第3纵队主力奉令北调参加四平会战,保卫本溪的任务主要由第4纵队担负。
后来有人认为第3纵队北调是一个不小的失策,不仅导致本溪失守,而且在四平战斗中也没起多大的作用。当时,中央判断国民党军必定增加兵力以进攻四平,乃令“南满部队速调一部北上”。于是林彪将第3纵队主力2个旅调往四平右翼昌图、开原一带,构筑工事,阻止国民党军增援兵力北上。杜聿明手里的机动兵力只有新6军,结果新6军首先使用于本溪方面,一举攻克本溪,后又北上用于四平方面,担任阻击任务的第3纵队又未能将其挡住,导致四平守军全线动摇。从战术上看,新6军在南北两个战场都发挥了关键作用,而第3纵队主力两处悬空,双方得失立判分明。
4月29日清晨,本溪之战打响。沈阳军用机场热闹起来,飞机频频起飞,巨大的轰鸣声吵得市民心神不宁。有经验的人一看这架势,就知道今天要打大仗了。
熊式辉首先沉不住气了,害怕这回又要重蹈覆辙,连忙打电话给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赵家骧说:“主任,杜长官到四平前线去了,有什么事呀?”
“本溪打起来了吗?”熊式辉着急地说,“本溪共军与四平街相等,我们两个军打四平街打了这样久闹了个僵局,现在以两个军打本溪,万一同上次一样吃了亏,沈阳就难保了。况且抚顺、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