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大战四平
  蒋介石认真倾听了将领们的意见后,最后下了如下结论:“东北共军除一部外,本属乌合之众,经此次打击,势必瓦解无疑。”并由此推及整个中共武装,“林彪部乃江西残匪骨干,战力最强,经此次四平会战已十损七八,其他匪部实力远逊于彼,可见不难解决。由此可断定共党并无多大实力。”

    这次军事会议使蒋介石坚定了“武力解决中共”的决心。会后,蒋致电宋子文,让其转告马歇尔:“只要东北之共军主力溃败,则关内之军事必易处理,不必顾虑共方之刁难与叛乱也。”

    6月3日,蒋介石返回南京,随即向马歇尔提出:“自6月7日起东北停战一周,中共必须按新的条件于一周内完成谈判。”

    蒋介石提出了新的较之前更为苛刻的条件,并对马歇尔说:“这是我跟共产党打交道的最后努力,我已经忍无可忍,如果问题再悬而不决,我宁可进行全面战争。”

    马歇尔失望至极,他明白自己的调停使命已经不可能成功了,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最伟大的战略家将要在中国栽一个大跟头。当天,他在致朋友的信中写道:“我一向将个人的声誉看得较轻,自己的失败算不了什么,但是,我不能不为大量美援物资将付诸东流而痛惜,那是无数美国纳税人的血汗钱!”

    面对得意扬扬的蒋介石,马歇尔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无法让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东方独裁者清醒过来,他真想大喝一声:“你最终不会赢得胜利的!”但对方正陶醉在刚刚赢得的一个回合的胜利之中,不可能相信旁观者的提醒。而且马歇尔受到的教养也不允许他用过于激烈的言辞去刺激一位有着国际声望的外国元首。

    蒋介石望着马歇尔那张痛苦的脸,微微一笑:“您是否认为一周的时间太短,那就延长到十天吧!其实多长的时间都是白费,中共从来就没有丝毫诚意。”

    马歇尔没有再说什么,同意将蒋介石的条件转交给周恩来。

    周恩来当然很愤怒,但是让马歇尔不解的是,中共的天才外交家却不动声色,只是要求将休战时间延长为一个月,以便他亲赴延安与毛泽东等人会商。

    6月6日,国共双方发表了东北休战15天的命令。

    6月17日,蒋介石在谈判中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中共退出热河、察哈尔两省,山东的烟台和威海,东北的哈尔滨、安东、通化、牡丹江和白城子……”

    周恩来愤慨地说:“国方提出的条件如此苛刻,我方无考虑的可能!”

    于是,蒋介石便借机将和谈破裂的责任推给中共,悍然于6月26日发动了全面内战。

    千里大撤退

    林彪又踏上了北撤的征程,这是自山海关战斗之后情况最危急的一次撤退。敌人就像长在身上的尾巴,走到哪里拖到哪里,甩都甩不掉。由于急于摆脱这种被动局面,部队高速行军,减员严重。据后来统计,这次撤退减员达5000余人,而整个四平会战一共才伤亡8000余人。

    他首先乘坐的是一辆吉普车,才行驶40公里就抛锚了,后来换乘政治部的大汽车。一路上,他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干部中发牢骚的人很多,甚至有人当着他的面埋怨“瞎指挥”。林彪闭目养神,对此充耳不闻。

    有一天晚上,前指在一个村庄宿营。林彪到作战处去交代任务,发现屋里正议论纷纷。李作鹏对参谋们说:“现在部队对林总意见很大,说他到莫斯科吃了几年洋面包,连仗都不会打了。”

    几位参谋也附和说:“说林总的怪话多啦!说常胜将军变成撤退将军和逃跑将军了……”

    林彪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脸涨得通红,几次想踹开房门,质问这些怪话是从哪里来的,造谣的都是哪些人,可他最终还是以咳嗽声打断了参谋们的议论。如果不是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四野战军简介 >第四野战军目录 > 第三章 大战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