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决战平津
作义便一个一个点名,让大家回答。那些平日视傅为父兄的军长、师长一个个从座位上站起,就是没有人吭声。

    “孙英年,你回答!”

    孙英年是傅系将领中最年轻的师长,他霍地站起来,厉声回答:“打!”

    傅作义吃了一惊,见孙英年双目喷火,颇有杀气,于是问:“你能打几下子?”

    “我能打一下半!”

    傅作义更吃惊了,问:“何谓一下半?你说清楚。”

    孙英年解释道:“我师可以参加一次大纵深出击,回来还可以参加守城防御,就这么一下半。”

    “你的一下半完了怎么办?”

    “不成功便成仁!”孙英年挺胸道。

    傅作义摇了摇头,说:“我们打仗难道是为了死?死,有很多方法嘛,为什么非要打仗死?”

    他又依次问了一遍所有将领,再也无人回答那个很难回答的“怎么办”。大家都不吭声,实际上默认“听傅总司令的,傅总司令说咋办就咋办”。

    傅作义的目光在将领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所有人都在期待着那个答案。

    “北平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和平!”傅作义提高声调,“我决心走‘和平’这条路,你们跟我走还是不跟我走?”

    众将领齐声回答:“愿跟总司令走!”

    傅作义如释重负,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和平通电草稿,让政工处副处长阎又文念了一遍,然后问大家有什么意见。

    孙英年见大家都不发言,站起来说:“这个通电是单方面的停战,共军同不同意?要是共军不同意发这样的通电怎么办?电文只强调北平文化古城免遭破坏,人民免遭涂炭,我们有什么政治主张呢?这个通电是兵临城下的哀鸣!”

    政工处长王克俊很生气,起身责问:“孙英年,这是政治,不是操场上喊‘一二一’!怎么能说是哀鸣呢?”

    傅作义挥手让孙、王二人坐下,说:“看来还不成熟,通电不发了。今天的会谁也不能泄露出去。”

    的确,“哀鸣”二字深深地刺痛了傅作义,他一辈子打了那么多胜仗,无论是国内的军阀还是日本人,从来没有哪个对手敢轻视他。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初期,傅作义在大同、张家口等地重创贺龙、聂荣臻两部,气焰十分嚣张。当时他竟然发表致毛泽东的公开信,说:“被包围被消灭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的所谓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所部、聂荣臻所部……”朱德总司令下令:“向连以上干部宣读,这叫激将法。让大家知道人家骂我们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也不过如此,想想我们该怎么办。”作为反面教材,这封信后来登在《解放日报》上,许多中共干部读过后,气得流泪。

    傅作义强烈的自尊心就是在过去非凡的战绩中慢慢养成的。

    在傅作义犹疑彷徨之时,驻守北平的蒋系将领也在盘算自己的前程。陆上突围无望后,他们幻想从空中逃走。林彪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打到北平城下,一举攻占南苑机场,当时机场有25架飞机来不及起飞被完整缴获。第4兵团司令官李文和第9兵团司令官石觉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建议傅作义在天坛开辟临时飞机场,为此毁掉了一大片珍贵的古柏,这个机场刚刚启用,就被解放军的炮火封锁了。从此,李文、石觉想空运他们的部队逃离北平的计划彻底落空了。此时,城内只剩东单一个小型机场,大型运输机无法降落,李文、石觉要逃走只能抛下部队,带着光杆司令的头衔去见蒋介石。

    在兵团司令官仰天长叹的日子里,手下的军长和师长们却在悄悄为自己找出路。其中以第92军最为典型。该军有位师长叫张伯权,认识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李介人,于是暗中上下联络,准备率部起义。李介人正巧是第17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四野战军简介 >第四野战军目录 > 第九章 决战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