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国内和平谈判
央军,照样每天电波频传,调动军队,调整人事。桂系根本就没有本钱与之对抗,虽然蒋介石的精锐主力已丧失殆尽,但仍有上百万中央军,人数远远超过白崇禧控制的华中集团。他还有一支50多艘军舰的舰队以及8个大队的空军。
他还将中央银行的黄金、白银和外汇运往了台湾,仅留2000万美元给汤恩伯作京沪防务的军费,而李宗仁则一分钱都不给。
李宗仁上台后仅发了几则要求和谈的通电,除此之外几乎无所作为。他既无钱又无权,这个“代总统”的滋味算是尝够了。
1月27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
贵方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方面已承认可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和谈。
惩治战犯是八条中的首条,蒋介石怀疑桂系的目的是与中共联手共同对付他,于是挑拨孙科公开与李宗仁决裂。
孙、李二人曾为竞选副总统斗得头破血流,积怨颇深,蒋介石一挑拨立即生效。孙科以1月27日电未经他同意为由,率内阁大员纷纷离开南京,到2月上旬,干脆将行政院迁往广州,从而形成了“一国三公”的奇怪现象——南京李代总统、广州孙院长和溪口蒋总裁。国民党阵营分裂愈演愈烈。
蒋介石则于1月29日密令参谋总长顾祝同,令其传令三军:
吾人为求捍卫国家民族及党与军之生存,应下最大决心,与之(指中共)势不两立,坚决从事长期自救、自卫与救民之战争。
李宗仁并不甘心大权旁落,开始使出浑身解数与蒋介石争夺权力。
首先是要解决“府”“院”之争。在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总统府与行政院之间在北京城闹别扭是很平常的事。自从民国政府迁都南京,这种事就不多见了。而总统府与行政院分处两地,则史无前例。
孙科自知与李宗仁无法相处,早就提出辞呈。李宗仁首先请“主和派”张治中组阁,张治中对蒋介石政体的认识十分深刻,他明白不仅是行政院,即使是李宗仁,也根本就不可能有解决全局问题的办法,因此坚决拒绝担任行政院长一职。
李宗仁又想抬出与中共关系密切的宋庆龄和“民革”主席李济深。而宋、李二人已经受毛泽东之邀去了解放区。同时,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的地位对内阁人选具有决定权,未经他点头,很难进行大的人事调整。蒋怎么可能让宋、李这两位宿敌上台呢?
李宗仁本来是想组织一个“和平内阁”,即行政院主要成员以主和派为主,这样便于与中共打交道,可是谁都不愿出头组阁。最后,他不得不请蒋介石系统的重要人物何应钦组阁。何躲在杭州,虽有心当行政院长,但他不能不看老蒋的脸色。最后老蒋点头了,何应钦方敢赴任组阁。
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使美国人大失所望。3月12日,美国驻天津的总领事将商会的一份备忘录转交华盛顿当局:
过去两三天中美国的广播消息说,一个为数一亿五千万美元的进一步给国民政府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法案可能提交国会,天津的美国人对此表示惊讶,因为他们在两个月前曾有过不愉快的经验,他们目睹共产党军队占领了天津,这些军队所配备的,几乎全部是从满洲国民党军队那里实际上是未经作战而缴获的美国武器及其他装备。
天津的美国人认为美国进一步援助这样一个政府的唯一后果,只会更加增强共产党的力量,这个政府已证明是如此颟顸无能,以致我们所给予的援助大部分已转入共产党的手里。他们感到蒋委员长表面上引退对国民政府的性质并没有起多少影响,特别是鉴于何应钦被选任作新的行政院长一事。何应钦是把中国弄到目前这样可怜地步的典型人物。他们觉得,我们反对共产主义的世界性的政策,不应该强使我们去支持一个已经失掉本国人民支持的、悲惨的、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