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国内和平谈判
的和腐败的政府。他们相信,在此关头,对一个已经是完蛋了的政府作进一步的援助,将是没有用处的。他们觉得目前的局势只能由中国人来解决,暂时我们应该采取旁观的政策。

    美国当局对李宗仁态度的改变,最初源于李与苏联大使罗申的接触。当时,中外人士普遍过高地估计了莫斯科对中共的影响力,李宗仁也不例外,他一上台就立即约见罗申,请求苏联对中共施加影响,调停国共之间的内战。罗申当然不会忘记应抓住一切机会削弱美国在华势力,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一个协议草案:

    一、中国在将来的任何国际冲突中严守中立;

    二、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消除美国在中国的影响;

    三、建立中国和苏联间真正合作的基础。

    随后,罗申携草案回莫斯科向斯大林汇报。李宗仁天真地认为美国当局会容忍他“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谁知美国当局竟于1月23日派人拜会司徒雷登,要求美国发表一个支持李宗仁的声明,并将与罗申商定的三点协议草案和盘托出。

    司徒雷登听得目瞪口呆。李宗仁的代表一个劲儿地解释:“只有莫斯科才能阻止中共的军事行动,答应罗申的条件是权宜之计,请大使先生并华府当局理解我们的艰难处境,我们绝不会在事实上损害美国盟友的利益。”

    当司徒雷登将这一情况报告国务卿时,艾奇逊回电说:“李宗仁为了达到加强他地位的目的,要求一个支持他的美国声明,而同时他和苏联商谈的协议草案,却要从中国消除美国影响,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美国拒绝了李宗仁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盛顿终于认识到他们曾寄予厚望的“代总统”实际上是一个摆设,根本就起不了作用。于是渐渐疏远了他,并最终中止了对国民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美国大使馆驻广州的临时代办曾致电华盛顿:

    我曾认为李宗仁可能成为有能力的领袖人物,现在我逐渐改变那种看法了……中国人在期望美国对国民党作进一步的投资以前,必须表示对共产党的扩张能够予以有效的抵抗。在每一种情况下,我所获得的印象是:中国如果没有外来的援助,就完全不可能对付目前的局势。换一句话说,扭转中国局势的唯一办法,将是如国务院所说的,需要使“大量美军于实际战斗中,而这是违反我们传统政策和我们国家利益的”。

    从那时起,美国对国民党已经彻底绝望了。司徒雷登奉令直接与中共进行试探性接触,以承认新中国为条件,妄图换取新中国在外交上不要向苏联一边倒。

    这就是司徒雷登在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时,仍留在大使馆的原因。

    而那时,包括苏联大使罗申在内的几乎所有外国使节,均随国民政府迁往了广州。司徒雷登是唯一的例外。

    国内和平谈判

    1949年1月3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毛泽东同他谈了三天,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民族、宗教等面面俱到,其中心是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政策方针。

    对国际、国内要求中国恢复和谈的呼声和建议,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同意在八项条件的基础上与南京方面举行和谈,谈不成,人民解放军立即过江;谈成了,人民解放军也要过江。”

    至此,莫斯科已经摸清了中共对和谈的态度,于是打消了充当国共和谈调解人的念头。与此同时,美、英、法三国也先后拒绝了南京当局要求各大国出面调停中国内战的邀请。

    李宗仁在四大国拒绝当调解人的情况下,只得依靠国内的政治力量来推动和谈。他先后支持南京、上海的所谓“人民和平代表团”飞赴北平,“帮助政府和共产党人之间搭桥”。

    代表团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四野战军简介 >第四野战军目录 > 第十章 国内和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