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击破黄粱
  刘伯承讲完故事,笑道:“蒋介石要摘胜利果实,做梦都想打通平汉铁路。可到底是谁给了他魔枕,让他做起了独霸华北、独霸全中国的黄粱美梦呢?”

    “当然还是吕翁,他的青瓷枕最灵。”邓小平认真地说,“只不过,蒋介石的命运还不如那个卢生,在这邯郸道上,我敢打个包票,他的黄粱永远也不会熟!”

    <er h3">2

    “一纵!一纵!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把敌人堵在崔曲、赵庄、南堡一带!不能让他前进一步!”

    “张延发吗?我是李达。刘司令员和邓政委让我转告你,你们独立支队已经完成了侧击任务,从现在起,逐次向北转移,到丰乐、安阳以西,钳制北进之敌,绝不能让他们加入到战场上来!”

    “对,对,我是李达……不行!一分钟也不能停留!二十四日上午,也就是明天上午,必须到达指定位置!”

    设在峰峰矿区的指挥所里,李达放下一个电话,又抓起一个电话,把刘邓的决心和命令不停地下达到各个参战部队。

    刘伯承和邓小平俯在地图上,密切注视着敌我的态势及其相互的推移。他们给敌人制造的是一个“口袋”,或曰一个“簸箕”,一个钳形的攻势格局。从部署上看,这无疑是绝妙的;但要实现这个绝妙的部署,还需经受时间和千变万化的战场形势的考验。

    首先是时间。由于上党战役刚刚结束,平汉战役紧接着发起,作为钳形攻势的两个“钳把子”——陈锡联率领的第三纵队、第十七师和杨勇率领的冀鲁豫军区部队,还在东西两侧分别向平汉战场做向心集结运动之中;而作为“口袋”战术的口袋底子——第二纵队和太行第一支队,仍在秦基伟、孔庆德的指挥下,在临沼关一带进行肃清伪军的战斗。参战的主力只有杨得志、苏振华率领的第一纵队先敌北渡漳河,于十月二十日赶到了临漳、南东坊一线。

    而敌人的脚步却大大加快了。

    十月二十二日,敌先头部队全部北渡漳河。以高树勋率领的新八军及河北民军八纵队为左翼,马法五率领的第四十军、第三十军为右翼,沿平汉铁路两侧全力压来。

    由于“口袋”和“铁钳”尚未形成,本来作为“袋口”和“钳嘴”的一纵只得绷紧“袋口”,咬紧“钳嘴”,阻住敌人的前进步伐。

    刘邓紧急电令杨得志、苏振华:以大纵深运动防御,在正面节节抗击,以消耗、迟滞、疲劳敌人;并继续钳制敌人主力,将其引向偏东方向,以使其脱离平汉铁路,进入不利于敌人的邯郸东南釜阳河河套多沙地带。一面使敌人陷入不利的地形,另一面保证参战部队在预定地区集结展开,以完成对敌合围钳击的部署。

    为了实现统帅部的计划,杨得志、苏振华做了临战布置后,便带领纵队主力迅速展开,组成了阻击敌人的三道防线。

    二十二日拂晓,一纵四团在傅学阶团长的指挥下进入第一道防线阵地,扼守南东坊及附近村庄。上午十时,敌四十军的两个团向南东坊发起攻击。激战竟日,四团予敌重大杀伤后,主动撤出战斗,至长巷营地区构筑第二道防御工事,准备迎击敌人次日的进攻。

    二十三日拂晓,一纵主力到达第三道防御地区。司令员杨得志于现场决定,以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第一旅担负正面狙击敌人的任务。第二旅、第三旅集结于一旅阵地侧后,待一旅挫敌锐气后,给下面进攻的敌人以侧击,以保证一旅巩固正面阵地防御。

    然而,一旅的工事尚未完成,敌人的先头部队即向一旅防守的夹堤、崔曲、屯庄一线阵地发起攻击。

    炮火铺天盖地,子弹像蝗虫一般,压得一旅抬不起头来。

    一个个战士倒下去了,一批批伤员被抬下去了。

    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二章 击破黄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