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岛之港
头反复翻耕过的人初次写家信的时候使用的那些不习惯的字眼。在家人的记忆中,他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是他已经永远不会再成为原来的那个人了--这一切会像电光一闪似地通过几行歪歪斜斜的字迹呈现在家人眼前。歪歪斜斜,这是因为递解站虽然准许写信,院子里也挂着个邮箱,但是纸和笔均不可得,更谈不到削铅笔的工具。不过总能搞到一张展平了的马合烟包装纸,或者一张包砂糖的纸。另外,监室里面总归会有人藏着铅笔。于是几行难以辨认的潦草字迹便写成了。这几行字将成为家庭今后是合是分的契机。
丧失理智的女人们有时候还会凭着这封信冒冒失失地长途跋涉到递解站来,想见到丈夫一面,尽管这里永远不会准许他们会面。她能做到的只是送去一些东西给她的丈夫添累赘。这样的妇女当中有一个,据我看,提供了为所有这些妻子们树立一座纪念像的标本,并且连建立这座塑像的地点也指定了。
事情发生在古比雪夫递解站,时间是一九五0年。这个站设在一片洼地里(然而从那里却可以看见伏尔加河上的日古里峡口)。一道杂草丛生的高峻的山梁矗立在它的近旁,环抱着洼地的东侧。山梁在隔离区以外,整个地势很高;我们从下方看不到从外面登山的道路。山梁上也很少有人影出现,偶尔见到山羊在上面吃草,或者有小孩在上面乱跑。在一个阴沉的夏日,陡崖上出现了一个城市打扮的妇女。她用手搭在眼眶上朝下面我们这里观望,缓缓地转动着身体。这时候,三间拥挤的监室里的犯人们正分别在各个院落里放风。她希望在下面的这个深渊里从三百个失去个性的蚂蚁当中分辨出自己的那一个!她是不是指望她的精诚之心能给她以启示呢?她一定是因为探视本能获准才攀上了这座商丘。各个院落里的人都发现了她,都凝望着她。在我们这洼地里没有风,可是那山梁高处风却吹得很疾。她的长裙、短衣、头发被疾风掀起、扇动,好像是为了披露她内心全部的爱情,全部的忧患。
我想,如果就在她站立的地方,在俯视着递解站的山梁上,采取她站立的姿势,面朝着日古里的方向,建立一座像她这样的妇女的石像,也许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们稍许明白一些事情吧。
不知道为什么好久没有人上去赶开她,可能是警卫队懒得爬山。后来终于有一个当兵的爬了上去,朝她吆喝,挥手,--把她赶走了。
递解站还能打开囚犯的眼界,让他看到广阔的事物。俗话说,虽然忍饥挨饿,但是过得快乐。在这里的永不休止的流动中,在成十成百人的交替中,在坦率的叙述和交谈中(在劳改营里是不敢这么说话的,那里到处都害怕碰上行动人员的触须)--你渐渐耳目清新,豁然开朗,心明眼亮,对于你自己、对于你的人民甚至对于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开始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时候,被推进监室里来的一个古怪的犯人竟能告诉你一些在书本里永远读不到的新鲜事。
监室里忽然关进来一个奇迹般的人物;一个有着罗马人脸型的高个子的年轻军人,头上仍然保留着淡黄色的鬈发,穿着一身英军制服,好像是一个直接来自诺曼底海岸的登陆部队的军官。他走进来的时候态度非常高傲,似乎预料着所有的人都会在他面前肃然起立。实际上这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现在走进了朋友们之中:他已经被关了两年,但是一次也没有进过监室。他被秘密地装进单独的包房里,直接运到这个递解站。现在出人意外地,不知道是由于疏忽还是故意地,关进了我们这间集体马厩。他在监室里走了一圈,见到一个穿德国军服的国防军军官,便用德语和他攀谈起来。可是没说几句就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看样子如果带着枪,他们马上就会动武。战争已经结束了五年,而且人家反复向我们灌输说,西线的战争是装样子的,所以看到他们之间这么仇恨,我们甚感奇怪。这个德国人在我们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