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002 中国制造
变革为主要手段的“国退民进”战略进入了最后的“收官期”,最重要的原因是第二年初将进行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的换届,而国有企业的扭亏比例显然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因此,尽快将陷入困境的国有及集体企业出售成为一个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意义的改革任务。到年底,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江苏的苏南及浙江的绍兴和宁波,原本是东南沿海最著名的集体经济地带,如今,民营企业的比重都已超过了90%,数以十万计的集体经济经营者一夜之间变身为千万乃至亿万富豪。然而,就在这股进退浪潮中,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对企业产权的处置发生了分歧,政商博弈直接导致了致命的危机。

    1月9日,健力宝的李经纬与三水市市长冷冷地相向而坐。自1998年以来,他们已经因健力宝产权的分歧而势同水火。上年7月,市政府为健力宝召开了转制工作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全数到齐,与会的官员依次表态,结果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并且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

    在一开始,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险些成为健力宝的新主人。在那次关键性的联席会议后的第三个月,李经纬被通知去参加一个晚宴。就在宴席上,一个名叫魏成辉的新加坡商人被介绍给了李经纬,市长开宗明义地说,政府已选中魏先生的公司来购买健力宝。李经纬闻言,如惊雷轰顶,愤懑之情可以想见。第二天,在内部的工作餐上,他突然失去控制地说出了粗话,“他妈的,市里要卖股,我一点都不知道,就只通知我一起吃个饭。”更让他不堪的是,政府拒绝以4.5亿元的价格将健力宝卖给他的团队,却接受了新加坡人3.8亿元的开价,而在草签的协议中,号称“中国第一饮料品牌”的健力宝商标的评估价值居然为零。

    李经纬无法理解为什么政府宁可把企业卖给素不相识的外国公司,也不卖给一手将企业创建起来,为此呕心沥血了一辈子而且还愿意出更高价格的自己。在他的幕后策划下,国内媒体闻风而动,一时间“健力宝被无情贱卖”、“中国第一民族品牌旗帜被砍”等舆论铺天盖地,其间夹杂的激动情绪显然让三水政府难以招架,而健力宝则一方面向外宣称,愿以4.5亿元的价格“赎身”健力宝。李经纬的对抗姿态和汹涌而来的舆论攻势,把原本就缺少公关应对能力的三水政府逼到了一个万分尴尬的墙角。一位官员后来大为火光地说,“媒体的提前介入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使我们完全陷入被动的地步。”新加坡方案很快就流产了,而三水政府也找不到合适的“国内买家”。就这样,市长与李经纬再次开会对话。在社会舆论上颇占上风的李经纬以指斥的口吻问市长,“为什么完全抛开健力宝的创业团队,一意要将健力宝对外出售,为什么不让我们买回来?!”市长当即表态,“要卖可以,我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

    眼看着峰回路转,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周里,冒出来一个28岁的资本庄家张海。他提出按李经纬的出价收购,而且出面的公司将是一家名叫浙江国际投资信托公司(浙江国投)的国有企业。正憋着一肚子气的三水官员如遇旷世观音,1月14日,就在承诺“一周内筹足钱就卖给经营团队”的第六天,正在四处筹措资金的李经纬突然被紧急召到市政府。他的屁股还没有作到椅子上,市长就开口通知他,“这事已经定了,我们现在决定把健力宝卖给浙江国投。”第二天,在三水的健力宝山庄,一场仓促筹备的签约仪式在众目睽睽下举行了。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国投转让健力宝75%的股份,作价3.38亿元。在仪式上,功败垂成的李经纬如一匹被弃的老马,默默地坐在会场的一角,一脸难掩的落寞眼神。第二天,他“含泪仰天,不发一语”的照片被刊登在国内所有的新闻网站和财经媒体上,观者无不为之动容。此照堪称30年企业数史上最悲情的一张企业家照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激荡三十年简介 >激荡三十年目录 > 2002 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