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中国制造
李经纬的噩运还没有到头。在签约仪式后的第九天,他在家中突发脑溢血,亲属急拨“120”送广州空军医院急救,医生立即为李经纬施行脑内血肿碎吸排空术,把脑内的积血全部抽出。自此,他再没有离开过病房。举国之内,对它的同情之声四起。10月中旬,病榻上的李经纬收到一纸通知,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涉嫌贪污为罪名罢免了他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检察院的力案理由是:“身为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无视国家法律,伙同他人利用职务之便,以购买人寿保险的形式,侵吞国有财产331.88万元。”李经纬团队中的四位副总裁三人相继被双规、拒捕,一人“出逃”国外。
至此,扑朔迷离、一波三折的健力宝产权交易事件,以李经纬的涉嫌犯罪而尘埃落定。无论如何,没有人愿意去同情一个贪污犯。健力宝至此元气大伤,2004年,张海因经营不善被免职,企业一度濒临停产。2007年,健力宝再度易主给台湾统一集团,当年的“中国第一饮料企业”此时已沦为二流公司。让人难解的是,李经纬一直以待罪之身被“限制居住”在医院中,检察院从未对其正式提起诉讼。
客观而言,在健力宝风波中,地方政府并没有搞垮企业的意图,官员们放弃李经纬团队,选择“宁与外客,不与家人”的策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担心经营层上下其手,难以控制;二是为了避嫌,害怕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
“国退民进”在各地实施过程中,始终只有战略而没有具体的法规依据,确实存在私相授受的现象,有很多企业通过暗箱操作的方式实现了产权私有化。因此,有些政府官员害怕承担相关责任,出于避嫌考虑,宁可把企业卖给人际关系单纯的外来者。正是在这种“制度缺陷”的前提下,对现有经营者的强势排除,与外来力量的盲目信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业家们无情地阻挡在他们开创的事业殿堂之外,所谓的资本掮客们则得以轻易地从小门从容进出。在与这些娴熟的“门口野蛮人”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表现出了易于轻信和不善博弈的稚嫩。
我们看到了中国公司改革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景象!
如果说,地方官员在健力宝风波展现了猜疑和意气用事的一面,那么同样发生在华南的科龙事件则透露出另外的一种介入思路。这年1月,一个叫顾雏军的人突然成为科龙的新主人。
自从1998年底,创办人潘宁以“莫须有”的理由突然“辞职”之后,这家中国家电业最具高科技特质、效益最好的企业从此陷入了神秘的动荡之中。潘宁离去后,接替他的是多年助手王国端。王国端就任一年半后又宣布“辞职”,容桂镇镇长徐铁峰拍马上阵,亲自出任科龙总裁。在开放之风颇盛的华南地区,由镇政府正职官员转任辖内最大企业总裁。此前并无先例。此人事更迭激起一片惊呼,或许也是从这种非同寻常的举动中,媒体嗅出了科龙事件的戏剧性。2000年,科龙报亏6.78亿元。对于这家已经8年稳居中国冰箱行业老大的明星公司而言,巨额亏损无疑是向市场投掷了一颗大炸弹,市场对此的反应几乎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
根据公开的解释,科龙亏损是经营不善所造成的。可是,从1997年开始,科龙的盈利能力每年都保持在6亿元以上。1999年,净利润为6.3亿元,冰箱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65万台,实现销售总额58亿元。但是,这样的科龙怎么会在来年掉头亏掉将近7亿元,一来一去将近14亿元的反差如何说得清楚?从财务的角度分析,科龙亏损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是,市场突发重大恶性事件,销售急剧萎缩,因运营成本过大,造成巨额亏空。事实上,这种状况在当时并没有发生。第二种可能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