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八章 1953年夏季停战前的最后一战
山为重要作战方向;第二步三个集团会攻梨船洞一带之敌(从地形上判断为数重点扼守的核心阵地)。根据“稳扎狠打”的方针,区分两个步骤无疑是适宜的,但轿岩山为敌防守重点,易守难攻,主要突击方向选在这里,却有悖于避实击虚的原则。第67军第200师师长李静曾建议把主要突击点放在西集团,或放在中集团之右翼官垡里方向,可惜这个意见未被采纳。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当轿岩山成为敌军主要注意方面的时候,次要方向就容易获得成功。当然,前提还是部署必须得当,措施必须有力,计划必须周密。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7月12日16时,即进攻的前一天,主管作战的杨得志副司令员审查3个集团作战计划时,了解到东集团组织有渗透迂回支队,准备插入敌人阵地纵深,他认为,中、西两集团也应当组织这样的支队,尤其西集团进攻区域内,纵向的山势走向和道路更利于渗透迂回,如果有一个支队在战斗发起后,插至下榛岘附近,首先打掉敌人的指挥机关和炮兵阵地,对于完成第一步作战任务和第二步向梨船洞进攻都将十分有利。于是发电给中、西集团和20兵团,提出这个意见。这便是“奇袭白虎团”的由来。

    为了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发起进攻,作战准备是紧张而繁重的。在兵团的作战方案基础上,各集团以下参战单位都要制订自己的作战计划,需要勘察地形,选择进攻道路,构筑攻击出发阵地。在后勤保障上,需要抢运作战物资达15000吨,其中炮弹一项即达70万发,另有炸药124吨。为此,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由副司令员吴先恩在第20兵团设立了前进指挥所,调集了10个汽车团2000辆汽车担负这一任务。由于运输任务超过平时的2.5倍,司机一夜行车达440公里,经常一日只吃上一餐。从团到阵地的运输都是依靠人力,许多担任运输的士兵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以致腿肿胀,脚打泡化浓,脊背发生溃疡。交通保障更为艰巨,为保证汽车运输和坦克、火炮进入阵地和转移阵地,要开辟新的道路,并加强原有道路桥梁的维修。仅依靠工兵远远不敷需要,不得不使用大量步兵来担任,总计在作战过程中,用于道路保障的步兵达11个团、3万余人。指战员们就这样不怕困难,把物资运上阵地,保证作战需要。

    为了进一步创造进攻的有利条件和迷惑敌人,掩护战役准备工作的进行,第60军攻歼了北汉江以东938.2高地及广石洞以西高地南朝鲜军第5、第7师各1个营。第67军在北汉江以西攻歼了529.3高地(金城川与北汉江汇合处以北)南朝鲜军第3师一个营、690.1高地敌1个排、轿岩山北山腿南朝鲜军第6师1个连。两军在新占阵地上同敌进行了为时一周的反复争夺,毙伤敌达12000余人。然而,进攻690.1高地和轿岩山北山腿使敌判断我将发起更大的进攻,于是,开始增加第一线兵力,轿岩山由1个团增加为2个团。但战场基本形势未发生变化。

    7月13日夜,天空中浓云密布,大雨欲来。我军按计划发起进攻。首先以1000余门大炮进行火力震击,在20分钟内发射炮弹1900余吨。猛烈的炮火,摧毁了敌军的大部分工事,破坏了敌军的通讯联络,震慑了敌人的精神,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我军各突击部队乘势发起攻击,一小时内即全部突破敌前沿阵地。

    由第68军第203师、第204师和第54军第130师组成的西集团,在突破前沿后,以2个师并肩作战,分别向522.1和552.8高地敌各1个营展开围攻。与此同时,以第609团副团长赵仁虎率领的渗透迂回支队(1个加强营)沿两个高地之间的公路插入敌人纵深,其先头由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领的化装成南朝鲜军的侦察班12人,巧妙地通过敌人哨卡,直插至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以白虎头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抗美援朝的凯歌简介 >抗美援朝的凯歌目录 > 第十八章 1953年夏季停战前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