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解放舟山
船。华东党政机关从山东和苏皖内地征集了大量帆船,由铁路运至浙东、苏南沿海,连同当地原有的船只共达2000余艘,并将其中一部分改装成机帆船。在海军空军的掩护下,这时已有把握一次运载10万人以上的部队登陆。
5月1日,第四野战军胜利解放了海南岛,消息传到浙东前线,积极准备对舟山登陆作战的第三野战军渡海部队为之振奋。
海南岛的失守引起舟山守军的惊慌。舟山守将石觉尽管得到大批部队增援,仍感到舟山易主不可避免,有心主动撤退,无奈穷途末路的蒋介石像抓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抓住舟山不放,严令坚守,只得作罢。
5月10日,石觉奉命飞赴台北,参加紧急最高作战会议。返回舟山后,石觉下令马上关闭通信,封锁交通,控制码头,掌握船舶,对舟山各岛实行全面戒严。此举在舟山引起了不小波动,下级军官和士兵们得到的命令是:“准备对共匪发动攻势作战。”
其实,所谓的“攻势作战”是蒋介石为了撤走舟山国民党守军所施放的烟幕。
此时的蒋介石在海南岛失守后,重新考虑了舟山的命运。海南之战解放军是10万人乘木船进行的,而舟山面对的将是20万有备之师,且有海空军配合。舟山12万守军相当于国民党当时仅剩的陆军部队的三分之一,一旦再遭歼灭,守备台湾就是一个大问题。
为了集中力量固守台湾,蒋介石不得不作出痛苦的选择:从舟山撤军。
5月11日上午,舟山定海机场上,国民党副参谋总长郭寄峤、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海军代副总司令马纪壮等奉蒋介石之命,前来舟山亲自组织撤退。
一下飞机,郭寄峤就把蒋介石的亲笔函交给前来迎接的舟山防卫司令石觉,只见上面写着:“此时防务匪机突然来定轰炸我运输舰船,比防范其陆军渡海来攻本岛更为重要,故应从速准备,以防万一。并期于本月15日至迟16日上午,必须完成全部工作,是为至要。”
5月13日黄昏,舟山守军各部开始分批行动。为保守秘密,各种无线电通讯全部停止,全区实行戒严,军、师长待部队集结上船后才被告知航海路线和目的地。与此同时,又派出81架次的飞机对大陆前沿阵地进行轰炸扫射,予以干扰。装甲兵和75毫米以上的炮兵部队第一天登船,定海本岛的守备部队于第二天晚登船,前沿岛屿及岱山、普陀、长白山、秀山诸地区的守备部队第三天登船,到16日,舟山群岛的部队全部秘密撤走。在撤退军队的同时,蒋介石还命令把岛上的两万多名男女青年强行拉上船撤到台湾。
16日晚7时,郭寄峤、桂永清、王叔铭等乘坐最后一架C-46飞机起飞。
飞机刚一升空,花费4000万银元修建的定海机场在一阵爆炸声中化为灰烬。
蒋介石终于赶在解放军进攻舟山之前,安排守军悄悄撤离。自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指挥得最好、进行得最顺利的军事行动就是舟山逃跑。
海南、舟山的大撤退引起退守台湾国民党人士的不安。为了对撤军行动有所交待,5月16日,蒋介石发表了《为撤退海南、舟山国军告全国同胞书》。
他说:“当时衡量客观现实的情势,估计我们政府所有的实力,若非集中一切兵力与共匪作战,我们就无最后胜利的把握,反将要被共匪各个消灭。”
撤退本是迫不得已之事,蒋介石却解释成是他复职后第一个计划的“完全实现”。他说他曾制定了一个大计划,由四个步骤组成:第一步“要集中一切兵力”;第二步“巩固台湾及其卫星岛屿”;第三步“反攻整个大陆,来拯救全国同胞”;第四步“复兴中华民国,建立三民主义独立、自由的新中国”。
为了替老蒋消愁与稳定社会情绪,蒋经国发表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