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朝堂的波澜
说道:“这个林震,简直是胆大妄为!兵败已然有罪,如今还做出这等祸乱百姓之事。传朕旨意,即刻派人彻查此事!”
朝堂上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清楚,林震此次恐怕在劫难逃了。
而此时,远在真定府的林震,还不知朝堂上已因他掀起了轩然大波。他正忙于安抚残部,重新整顿军队。他在军营中来回巡视,看着士兵们疲惫的面容,心中满是心疼。他大声呼喊着,试图鼓舞士气:“兄弟们,我们虽历经惨败,但这绝非终点。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重整旗鼓,打败苏明博!”
士兵们看着林震坚定的眼神,虽心中仍有阴霾,但还是齐声回应:“愿听将军号令!”
然而,林震心中也隐隐感到不安。他深知此次兵败责任重大,不知朝廷会作何反应。但他一心想着复仇,收复失地,并未过多考虑自己的处境。
几日后,朝廷派来的钦差抵达真定府。林震接到消息,赶忙前往府衙迎接。在府衙大堂,钦差一脸严肃地宣读旨意:“林震接旨!鉴于你在行军途中强征物资,且兵败平定州,损兵折将,现暂解你兵权,押送回京候审!”
林震听到旨意内容,如遭雷击。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但他并未反抗,只是长叹一声,说道:“臣遵旨。”
钦差命人将林震押解上路。林震被带走的那一刻,回头望着自己的军营,眼中满是不舍与不甘。他心中暗暗祈祷,希望朝廷能尽快明白,此时并非惩处他的时候,只有团结一致,增兵再战,才能打败苏明博,稳定局势。
而在京城的朝堂上,关于林震的处置引发了大臣们更为激烈的争论。这时,丞相徐文远迈着稳重的步伐出列,他身着华丽朝服,神色庄重,躬身奏道:“陛下息怒。林震兵败,损我军威,又强征物资,扰害百姓,实难辞其咎,理应严惩,以正国法,安抚民心。林震身为将领,肩负重任,却未能妥善规划战事,导致大军惨败,此乃失职之罪;再者,强征物资之举,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怨言四起,严重影响陛下圣德。若不加以严惩,恐难平民愤,日后朝廷政令恐难畅通。”
众多文官纷纷附和,他们身着锦绣朝袍,纷纷抱拳躬身:“丞相所言极是,林震之罪,不可轻饶。我朝以法治国,军法如山,若对林震姑息纵容,何以服众?何以彰显陛下公正严明?”
然而,当梁惠帝目光扫向武将一列,面色威严地询问道:“如今苏明博势大,林震兵败,谁愿领兵出征,剿灭逆贼?”
武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低头不语。大堂内一片寂静,只听得见众人沉重的呼吸声。许久,大将军刘福通向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苏明博占据地利,又诡计多端,井陉关与平定州之役,我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迷。此时贸然出兵,胜算不大,臣等实在不敢轻易领命。苏明博在平定州一带经营已久,地形熟悉,且其布防严密,我军若强攻,恐将再次陷入困境,徒增伤亡。还望陛下三思。”
梁惠帝眉头紧皱,怒目圆睁,喝道:“你们皆是朕的武将,平日里享受荣华富贵,食君之禄,如今国家有难,竟无一人敢挺身而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难道都忘了吗?”
武将们纷纷跪地,不敢抬头,齐声说道:“陛下恕罪,非是我等贪生怕死,实是此时出兵风险太大。”
朝堂上气氛尴尬,陷入一片沉默。梁惠帝气得在龙椅上微微颤抖,他握紧拳头,心中既对武将们的退缩感到愤怒,又对当前的局势感到无奈。
就在此时,吏部侍郎李明启从队列中走出,他身形清瘦,眼神坚毅,出列奏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苏明博叛乱未平,若此时突厥再趁机进犯,我朝将腹背受敌。臣以为,可调动边军,迅速平叛,以解燃眉之急。边军常年驻守边境,久经沙场,战斗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