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朝堂的波澜
,若能调遣他们前来,定能给苏明博以沉重打击,平定叛乱指日可待。”
此言一出,立刻有大臣反对。户部尚书张成德急忙出列,他体态富态,神色忧虑,拱手说道:“不可,边军肩负着抵御外敌之重任,若此时调离,边境空虚,突厥必定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我朝边境防线漫长,突厥虎视眈眈,边军一旦撤离,无异于自毁长城。届时,外敌入侵,百姓生灵涂炭,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这时,兵部侍郎赵勇站了出来,他身着戎装,神情严肃,提议道:“陛下,可调动地方武装,组成联军,共同对抗苏明博。这些地方武装熟悉当地地形,在当地也有一定的民众基础,若加以整合,必能有所作为。他们对本地的山川地貌、道路关隘了如指掌,能够更好地配合大军作战,为剿灭苏明博提供有力支持。”
但马上又有人反驳。礼部尚书李贤摇头晃脑,神情忧虑地说道:“话虽如此,但地方武装长期各自为政,即便有建制,其训练水平参差不齐,协同作战经验不足。若仓促整合,缺乏统一指挥,恐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且若将他们调离本地,当地治安恐难以维持,盗贼蜂起,百姓不得安宁。”
群臣各执一词,僵持不下。文官们大多主张严惩林震,以维护朝廷法度和威严;武将们则因忌惮苏明博的势力而不愿轻易领兵;关于应对苏明博的军事策略,调边军和平定叛乱的提议因边境安全问题遭到反对,调动地方武装又因诸多弊端而难以达成共识。
梁惠帝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争论,眉头紧锁,心中烦闷不已。他时而目光冷峻地扫视群臣,时而低头沉思。如今朝堂之上,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内忧外患之下,到底该如何抉择,才能化解眼前的危机,保住大梁的江山社稷?这个艰难的决定,沉甸甸地压在梁惠帝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