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东西。打开红布,里面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燕子风筝,通体透亮,翅膀上的羽毛纹路清晰可见,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七彩光晕。

    这是你爷爷早年做的一只‘报春燕’,用的就是最正宗的琉璃浆。七爷爷将风筝递给清妍,你留着做个念想,也做个样子。

    清妍接过那只燕子风筝,入手温润,仿佛还带着祖父的体温。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只风筝,更是一份传承,一份期盼。

    那一晚,七爷爷小屋里的灯,亮了很久。

    第四章:第一只鸢

    决心已下,清妍便开始了行动。她将祖父作坊里那张落满灰尘的工作台擦拭干净,把那些工具一一整理出来。图谱成了她的教科书,七爷爷成了她的顾问。

    制作琉璃鸢的第一步是选竹。图谱上记载,需用三年以上的金竹,取其中段,韧性与弹性最佳。清妍跑遍了附近的山林,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小片符合要求的竹林。砍竹、运竹,对她这个久居都市的女子来说,已是不小的挑战。

    接下来是劈篾。竹子要劈成粗细均匀、薄如蝉翼的竹篾,这全靠手上的功夫。清妍学着七爷爷的样子,用特制的篾刀劈竹,一开始不是劈歪了,就是断了,手上很快磨出了水泡,又变成了血泡。七爷爷看着心疼,却也知道这是必经之路,只是在一旁不时指点几句。

    几天下来,清妍总算劈出了一些勉强能用的竹篾。然后是扎骨架,这是风筝的灵魂。她选择了图谱上一款相对简单的喜鹊登梅图案。照着图样,用细线将竹篾一点点扎紧、弯曲、固定。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确度,稍有偏差,风筝就可能飞不起来,或者形态不正。

    她的第一只风筝骨架,扎了拆,拆了又扎,反复了十几次,才勉强成型。看着那个歪歪扭扭的骨架,清妍有些泄气。

    不急,慢慢来。想当年你爷爷学艺的时候,扎坏的骨架比你这多多了。七爷爷安慰道。

    清妍咬咬牙,继续。骨架之后是调配琉璃浆。祖父的图谱上记载了配方,但有些材料的名称很古怪,七爷爷也说不清现在对应的是什么。清妍只能根据描述,去镇上的药材铺、颜料店一家家寻访,又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试验。

    第一次调出的浆料,不是太稀就是太稠,颜色也不对。她把浆料刷在废弃的纸上,不是毫无光泽,就是干裂开来。一连几天,她都泡在这些瓶瓶罐罐和各种粉末材料中,身上脸上沾满了各色颜料,活像一只小花猫。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尝试中,她调整了其中一种矿物粉末的比例,又加入少许蜂蜜和桐油,调出的浆料在阳光下呈现出淡淡的琉璃光泽,干燥后也保持了柔韧。

    成了!七爷爷,您看!清妍兴奋地举着一块涂了浆料的纸片给七爷爷看。

    七爷爷凑近了,仔细端详,又用手指轻轻按了按,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嗯,有点意思了,有点你爷爷当年的味道了。

    接下来是裱糊和绘画。清妍选用了韧性好又轻薄的蚕丝纸,小心翼翼地将纸裱糊在骨架上。绘画对她来说相对容易些,毕竟有设计功底。她按照图谱上的梅花喜鹊图样,用特制的天然画料细细勾勒、填色。

    几天后,林清妍的第一只琉璃鸢——喜鹊登梅终于完成了。虽然在行家看来,骨架略显粗糙,浆料的光泽也未达最佳,但它毕竟是清妍亲手制作的第一只风筝。

    她拿到院子里,迎着微风试放。风筝晃晃悠悠地升了起来,虽然飞得不高,也不太稳,但在阳光下,那琉璃般的光彩还是让清妍激动不已。

    她成功了,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步。

    第五章:巷陌的低语

    林清妍在老宅里捣鼓风筝的事,很快就在琉璃巷里传开了。

    巷子里的生活平静而单调,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风起琉璃巷简介 >风起琉璃巷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