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远远不够。
data-faype=pay_tag>
就在她为此感到有些焦虑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那天下午,清妍正在院子里对着一张复杂的鲤鱼跃龙门图谱发愁,这风筝的骨架结构比喜鹊登梅复杂得多,尤其是鱼尾和龙门的连接处,她试了好几次都不得要领。
清妍一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
清妍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挑、皮肤是健康小麦色的年轻男子站在那里,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他穿着简单的棉布衬衫和休闲裤,背着一个双肩包,额前的碎发被风微微吹起,显得阳光而爽朗。
陆远洲清妍惊喜地站了起来。
陆远洲是她的发小,两人从小一起在琉璃巷长大,后来清妍考去外地读大学,远洲则留在了本地,读的是农业大学,毕业后似乎一直在从事与乡村发展相关的工作。两人已经许久没有联系了。
真的是你!你怎么回来了远洲走进院子,目光扫过院中晾晒的风筝部件和散落在石桌上的图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说来话长。清妍苦笑了一下,你呢怎么会来这里
我最近在附近做一个关于古村落文化保护的调研项目,听说你回来了,就过来看看。远洲说着,目光落在那张鲤鱼跃龙门的图谱上,你在做琉璃鸢
嗯,想试试。清妍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不过,遇到难题了。
远洲拿起图谱仔细看了看,又拿起清妍扎了一半的骨架,沉吟片刻,说道:这里的结构,你试试用卯榫的方式连接,再用细麻线加固,可能会更稳固,也更灵活。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竹篾和工具,熟练地演示起来。清妍惊讶地发现,远洲的手法竟然十分娴熟,仿佛也曾做过类似的工作。
你……你怎么会这个
远洲笑了笑:我大学时参加过一个古建筑修复社团,学过一些木工和竹编的基础。而且,小时候看你爷爷做风筝,也耳濡目染了一些。
在远洲的指点下,清妍很快掌握了那个关键节点的处理方法。问题迎刃而解,她心中一阵轻松。
太谢谢你了,远洲,你可真是及时雨!
客气什么,我们是老同学嘛。远洲放下工具,认真地看着清妍,说真的,我很佩服你的勇气。琉璃鸢是我们巷子的宝贝,你能回来想办法把它传承下去,是件大好事。
只是,这条路不好走。清妍想起了康万年。
我知道。远洲点点头,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乡村旅游开发,但真正能沉下心来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太少了。如果你需要帮助,尽管开口。我在外面跑得多,认识一些手工艺人、文化学者,或许能帮上忙。
远洲的话,让清妍感到心中一暖。她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了。
接下来的日子,远洲只要有空,就会来清妍的院子。他不仅在技术上给清妍提供帮助,还带来了许多关于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创新发展的理念。他还帮清妍整理那些残破的图谱,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材料的特性,提出改进建议。
有了远洲的加入,清妍感觉自己像是多了一双翅膀。她对复兴琉璃鸢的信心,也更足了。
第七章:寻访秘料
琉璃鸢之所以独特,除了精巧的工艺,还在于其特殊的材料。图谱上记载,制作鸢身的竹子,需用生长在特定山坳处的凤尾竹,这种竹子竹节细长,质地轻盈而富有弹性。而裱糊用的纸,则是一种用特殊植物纤维手工制成的云母纸,薄如蝉翼,韧性极佳,透光性好,才能在涂上琉璃浆后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
然而,这两种材料,如今在琉璃巷附近早已难觅踪迹。七爷爷说,凤尾竹以前在西山深处有,但后来山林被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