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到崂山县,但是这都一一进了秦县令的口袋。导致崂山百姓,食不果腹,甚至挖野菜,野菜挖完了啃树皮,都没得吃了甚至易子而食。整个崂山沦为人间炼狱。秦府内摆满了山珍海味,可是秦月蓉因怀孕胃口不好,竟命人全部倒了重做。而一旁的陆渊明虽然中了榜眼,但是殿试后,皇上再次考察其文采,并未觉得有何过人之处,所以顾淮安已经分配官职到大理寺少卿,但他却迟迟还未分配官职下来,一直秦府居住,他也了解秦月蓉的脾气,为了让她和母亲不起冲突,他的母亲还是在他家里居住,他在秦府与陆家来回奔波,大概秦月蓉怀孕,也因陆明渊迟迟未分配官职,秦月蓉经常欺辱他。但为了自己的前程和母亲,他还是隐忍了下来。因为他要等登上权力宝座。他就有能力保护他的昭昭了,到时候秦县令和秦月蓉算什么,日后再找他们算账。
可是崂山县的百姓迟迟未等来朝廷的赈灾粮,欲揭竿而起,秦县令又想到了县里的土豪乡绅,他们这是员外地主肯定有余粮,便给他们设下鸿门宴,沈家因沈员外和沈超都走了,由沈昭昭出席。宴上,大家都是咱们崂山县的有名有望的乡绅,往日大家对咱们崂山的贡献我都记在心里,可是如今咱们崂山有难,大家可一定要帮帮我们崂山的百姓啊。咱们崂山县,一共三万两千余人,如果要熬到明年秋收,大概得需要五十多万担粮食。咱们这里10余人,我已经给诸位按照能力大小分配了乐捐的担数,大家看看吧。
说着让师爷拿着明细给大家看了,每人从七八万担到十几万担不等,而沈家是崂山县最大的户主,要乐捐十六万担粮食,乡绅们各有抱怨,县太爷,不是我们不愿意捐,只是这是万担的单位,不是百担,也不是千担,我们也就是崂山的小户,整个崂山县,也不过几千亩地。可耕种的就更少了,我们哪里拿得出来的几万到十几万担的粮食。
我知道大家有难处,但是往年积累的余粮和咱们再补贴一点点就差不多了,如各位不乐捐,那就是不愿意帮助咱们崂山县渡过难关,往后在咱们崂山的营生恐怕不好做呀。土豪乡绅们都不敢出声了。县太爷,虽然今年收成的确困难,但我沈家愿意乐捐这十六万担粮食。沈昭昭在座位上一副处事不惊的样子。
好,好,好,沈姑娘不愧是我沈兄的女儿,这心胸,我代表崂山的百姓感谢沈家,各位就乡绅们,是怕连一个晚辈都比不上吗。
县太爷,不过这十六万担粮食的确数量较多,我沈家的确要时间来筹集,还望县太爷宽限几日。这是自然。那县太爷我们三日后府衙粮仓门前见。
好!咱们三天后不见不散。乡绅们却面面相觑,有的在埋怨沈昭昭,有的则疑惑沈昭昭真的能三天后拿出十六万担粮来吗。
秦县令大喜过望,秦月蓉得知此事却心存疑惑,总觉得此事不简单。让秦县令多加小心。秦县令也是心存疑惑,立马派人盯着沈昭昭,下人来报,沈昭昭的确和沈府的人在集结粮。
你看吧就是你怀孕太多心了,她沈昭昭一个孤女现在无依无靠,如果不抱紧我们县衙这棵大树,她沈家还能在崂山立足不过她那么听话,也省了我们不少麻烦,你说不是吗虽是这样说,但是秦月蓉还是心神不宁,而且自从赵姨娘死后,她安排在沈家的眼线就无用了。而看到那个还是等官位下来四处官宦子弟的饮酒作乐的陆明渊她就气不打一处来。三日后,沈昭昭带着顾淮安以及一众百姓,早早地等在府衙粮仓门前,但是他们没带一担粮食。
沈昭昭你什么意思粮呢
大人,别着急啊,淮安,还不帮大人打开这府衙仓库的大门给大家看看。顾淮安示意了一下手下,秦县令立马派人阻止。但是顾淮安手下都是高手,很快府衙的粮仓被打开,里面堆积如山的都是朝廷的救灾粮,上面的官印及封条还在,百姓们本就想义愤填膺,如今才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