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人想借此机会试探宁王。
宁王策马踏过齐膝深的积水,玄色披风下摆沾满黄泥,却在经过流民棚时解下大氅罩住啼哭的幼童。
待哄好幼童,宁王起身,一眼就看见了站在庙檐下的我。
沈姑娘怎会在此西街泥泞难行,沈姑娘还是快些回府罢。
殿下既知此地危险,为何还要带兵卒挖排水渠
宁王弯腰捡起半块碎瓦:这渠若挖不成,明日雨水倒灌进城里,只会有更多百姓遭殃。
我低头行礼:王爷忧民之心拳拳,我镇国公府愿仰止执鞭,共纾民困。府上拨银三千两,即刻召集城西米行开仓放粮,并设粥棚三处。家中医馆熬制好的防疫药茶,也即刻挨户分发。
宁王还了一礼:我已命兵卒将淤泥清空,在渗漏处用灰浆封堵,加上镇国公府人手相助,今日必能疏通西街暗渠!
半月间我们昼夜轮值,他率禁军疏浚淤塞河段,我在城中布粥施茶,又命工匠在城隍庙前架起十二口药锅煎煮霍乱汤。
河道中新筑的青石堤坝,终于如铁链般锁住了洪流。
西市粥棚连送半月素羹,连乞儿都持碗守序。
本王当真是对沈姑娘刮目相看。
宁王谬赞了,臣女这微末之躯,能替王爷分忧便足矣。我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王爷,喝碗姜茶吧。
沈姑娘的姜茶,比药铺的驱寒散还管用。
宁王忽地替我挽了挽鬓发,眼底暗流涌动。
等雨停了,我们一起去护国寺看星图,可好
7、
三日后,暴雨初歇,我跟着宁王回到粥棚,正撞见太子搂着苏婉说说笑笑。
苏婉鬓间那支鎏金凤钗晃得人眼疼。
我心中愤慨。
太子党见宁王赈灾有功,差点儿急红了眼,联名上书请皇上给太子殿下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可太子解了禁足,却还是搂着苏婉在这里作威作福!
我不禁轻叹一声。
这一幕要是让灾民们看到,恐怕会对这位东宫储君彻底失望。
太子殿下漫不经心把玩着金镶玉扳指,忽然将茶盏往青砖上一墩,水渍直接溅湿了宁王半幅衣袖。
宁王殿下心系黎庶,这雨前雨后忙得脚不沾地,倒是替孤把差事办得周全。放心,孤定会禀明父皇,让他老人家好好赏赐你的。
至于这雨停后的善后要务,自然该由储君亲为。宁王殿下,还是早些回你的护国寺去吧。
我简直要被他这副不要脸的模样给气笑了。
先前太子党羽贪墨河工银账,又遇上连日暴雨,多地遭灾。
我和宁王风里雨里忙了半个多月,他倒好,雨下得昏天暗地的时候不见人影,雨停了、人来了,功劳反倒都成他的了!
他倒真敢应承这赈灾之功!
我正要上前与他讲理,宁王却一把拉住了我。
宁王:谢太子殿下。公道自在人心,皇上圣明,想必自有决断。
民间听闻太子将治水之功尽揽己身,街巷间一时流言如沸。
太子爷坐在深宫数银子,宁王殿下光脚蹚泥水!这河是宁王殿下挖通的,粥是镇国公府大小姐布施的,咋都成了太子的功劳
茶馆里说书人拍响惊堂木:话说那日暴雨冲垮城西堤坝,宁王殿下一身蓑衣亲自扛沙袋,太子爷却在城楼吃茶看戏!
更有百姓自发编了顺口溜,沿街叫喊:
太子坐轿喊辛劳,宁王赤脚筑堤牢。雨水退尽功劳簿,哪页写着百姓熬!
百姓自发抬着万民伞跪满长街。
太子闻民间流言如瘟疫蔓延,竟于深夜私调三千禁军入京。
铁甲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