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昆仑瞪了孙子一眼:就你话多。丫头,你可愿意拜我为师,学我玉家的‘点睛’手艺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幸福来得太突然,赶紧跪下磕头:徒儿玉小刀,拜见师父!
玉昆仑点点头:起来吧。我玉家收徒,规矩大。入门第一课,不是雕玉,是‘识玉’。承泽,带她去后院库房,让她挑三块料子。明早之前,告诉我她挑的是什么,为什么挑。如果她说对了,就算她过了第一关。
玉承泽不情愿地应了一声,带着我往后院走。后院别有洞天,竟然是一个巨大的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玉石毛料,从几十块一斤的普通山料,到标着天价的籽料原石,琳琅满目。
随便挑,别客气。玉承泽抱着胳膊,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我看着这满屋子的石头,头都大了。这怎么挑完全是盲人摸象啊。我爸当年教过我一些基础的相玉技巧,但跟这阵仗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data-faype=pay_tag>
我正一筹莫展,突然想起白天石来运转大哥买我凤凰时说的话,他说玉碾碎大哥肯指点是福气。难道玉碾碎之前在直播间里说的那些缺点,其实是在点拨我我猛地回忆起他对浴火凤凰的评价:凤凰的眼没神,匠气太重,少了灵魂。
眼睛!对,玉石的眼!我开始仔细观察这些毛料,不再看它们的皮色、形状,而是试图寻找它们内部的神韵和纹理走向,仿佛要看透它们的心。
5
慧眼识玉与暗藏玄机
我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开始在仓库里慢慢踱步。玉承泽则找了个角落,自顾自地玩起了手机,时不时抬头看我一眼,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我努力回忆着父亲教我的那些零碎知识,以及刚刚玉昆仑师父说的玉眼。玉有魂,眼为神。一块好料,必然有其独特的气场和纹理核心,那就是它的眼。
我看中了一块拳头大小,其貌不扬的黄口料,皮色很干,表面还有几道裂。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它内部似乎蕴藏着一股温润的光华。我又选了一块水头不错的白玉牌子料,方方正正,似乎没什么出奇之处,但我总感觉它内部的棉絮分布得很有意境,像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
最后一块,我犹豫了很久。目光扫过一块巨大的青玉山料,它几乎占据了仓库的一角,表面粗糙,颜色也不讨喜。玉承泽注意到我的目光,嗤笑一声:怎么,想挑战高难度这块‘大青呆’,在我太爷爷库房里放了二十年了,谁都觉得是块死料。
我没有理他,围着那块大青呆转了几圈。突然,我在它底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抹极淡、几乎看不见的紫色。是春带彩不,更像是紫罗兰玉髓与青玉的共生料,而且那紫色似乎有向内延伸的趋势。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块大凶之料,内里可能别有洞天!
我下定了决心,指着这三块料子说:就它们了。
玉承泽挑了挑眉:行,有胆色。明早告诉我你的理由。
一夜无眠。我反复琢磨着这三块料子的特性。第二天一早,我来到前堂,玉昆仑师父和玉承泽已经在了。
我先拿起那块黄口料:师父,这块料子虽然皮干有裂,但我感觉它内部玉质细腻油润,裂应该不深,避开裂能出好东西,适合做仿古件。
然后是白玉牌子料:这块牌子料,虽然棉多,但棉絮分布如云似雾,如果巧加设计,可以雕一幅‘踏雪寻梅’,意境肯定不错。
最后,我深吸一口气,拿起那块从大青呆上敲下的小样(昨晚玉承泽勉为其难帮我取下的):这块青玉,我认为它不是死料。它底部带有紫气,我认为内部可能有高品质的紫罗兰玉,甚至可能是罕见的‘青紫双辉’料,适合雕琢寓意吉祥的大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