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别移动物体,比如突然冲出来的自行车,总是有延迟!而且红绿灯的识别率也不高。
小智的蓝眼睛快速闪烁着,进行着复杂的模拟运算:分析问题原因:单一传感器(激光雷达)在复杂动态环境下存在局限。建议方案: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策略。就像人类同时使用眼睛和耳朵一样。
它在屏幕上清晰地列出方案:
主传感器:
保留激光雷达(LiDAR),精确测距,构建环境基础地图。
辅助传感器:
增加一个微型高清摄像头(Camera),进行图像识别。
融合决策:
AI核心算法实时比对LiDAR的点云数据和Camera的图像数据。LiDAR发现前方有移动物体轮廓,Camera立刻识别该物体是自行车还是行人,并结合运动轨迹预测其速度和方向。同时,Camera专门负责识别红绿灯颜色变化。
优化处理:
为提升红绿灯识别准确率,特别是在强光或雾霾天,可预先在系统中导入本城市主要路口的红绿灯高清图像样本库,供AI深度学习比对。
哦!我懂了!张伟恍然大悟,让它们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LiDAR像耳朵听动静,Camera像眼睛看东西,AI就是大脑做判断!
他立刻着手修改代码,小智则在一旁提供算法优化建议和调试支持。
科技节演示日到了。学校体育馆人声鼎沸。曙光小队的展位前,他们设计的启明智能导盲犬原型机(暂时安装在坚固的移动底座上)安静地站立着。他们邀请了学校附近社区的一位视障体验者——十岁的小芸。
小芸戴上与启明相连的骨传导耳机和轻便的传感手套。当小乐轻声发出出发,去主席台的指令后,启明平稳启动。小芸的耳机里传来清晰、温和的AI语音提示:方向:正前方。距离:20米。路面平坦。
同时,她手套的掌心位置传来代表安全直行的规律轻微震动。
走到台阶前,启明稳稳停下。耳机提示:前方台阶,共三级,总高度约45厘米。
手套则模拟出抬脚的向上牵引感。小芸在启明的引导下,稳稳地走上了台阶!围观的人群发出赞叹的掌声。
突然,启明发出急促但音量适中的警示音:滴滴!紧急停止!前方危险!
同时小芸的手套传来强烈的、代表危险!止步!的高频震动。小芸立刻停下脚步。只见启明前方不到半米处,一个下水道井盖不知何时被人移开了,露出黑黢黢的洞口!
天啊!陈思思惊呼出声。全场瞬间安静,随即爆发出更热烈、更持久的掌声!评委老师激动地走过来,蹲下身看着小芸和小乐他们:太棒了!孩子们!你们不仅运用了先进的AI技术,更重要的是,你们用同理心和创造力,真正把科技变成了守护他人的温暖力量!这就是‘AI
food’最完美的诠释!
最近几天,细心的小乐发现小智有点怪怪的。它给班上家境困难的李昊批改作业时,评语总是出奇地简单和温和,翻来覆去就是有进步,加油!、思路正确,继续努力!,不像对其他同学那样有具体细致的知识点点评和建议。小乐觉得这不像是追求精准高效的小智的风格。
一天放学后,小乐因为值日走得晚。经过安静的教师办公室时,他隐约听到里面传来王老师压低的说话声,提到了小智和李昊。他忍不住好奇,蹑手蹑脚地靠近虚掩的门缝。
……小智,李昊妈妈的情况你也知道,住院开销大,他这孩子太懂事,心思重,放学还偷偷去捡废品……学习上,他其实很努力,就是基础弱了点,家里也没人能辅导。你的评语……嗯,暂时就这样,多鼓励,给他信心,别让他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