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水的气味。窗外,几架滑翔伞在蓝天中画出优雅弧线,高度不超过1500米——那是安全飞行的范围。施阳的视线越过那些小儿科的飞行轨迹,望向更高处,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创造历史的时刻。

    你知道8000米意味着什么吗罗毅的声音低沉下来,手指敲击着桌面上的高度表,那里气温零下三十度,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一半。普通滑翔伞面料在那种低温下会变脆,随时可能撕裂。更别提急流和乱流——

    所以我改装了装备。施阳打断他,拉开一个黑色装备包,取出一件银光闪闪的飞行服,碳纤维增强面料,低温下强度提升40%。还有这个,他又拿出一个微型氧气系统,足够维持两小时。

    罗毅拿起氧气瓶在手里掂了掂,脸色更加难看。你计划多久了

    半年。施阳嘴角扬起,从我在尼泊尔看到那些8000米级雪山开始。

    那是专业登山队用几个月时间适应的海拔!你打算一个人靠滑翔伞冲上去罗毅把氧气瓶重重放回桌上,这不是冒险,是自杀。

    施阳开始检查伞绳,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彩色绳索间,动作娴熟得像在弹奏乐器。所有伟大突破不都曾被称作疯狂吗莱特兄弟第一次飞行前,多少人告诉他们人类不属于天空

    那不一样!罗毅一拳砸在墙上,震得架子上的安全帽微微晃动,他们有科学依据,循序渐进。而你——他深吸一口气,你只是在追求肾上腺素,就像上次的翼装飞行,还有大跳台滑雪。

    施阳的笑容消失了。他转身面对墙上贴满的照片:他在各种极限运动中的精彩瞬间,每张下面都标注着高度、速度、难度系数。你知道我为什么做这些吗

    罗毅没有回答。他们认识五年了,从施阳第一次接触滑翔伞开始,罗毅就是他的教练兼保护人。他看过这个年轻人摔断过肋骨、扭伤脚踝、差点溺死在急流中,但从未见过他眼中此刻的这种神情——那不只是兴奋,而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渴望。

    因为只有在那种时刻,施阳轻声说,手指抚过照片边缘,当我悬挂在生死之间,才能感觉到自己真的活着。

    第二天清晨,罗毅在基地门口拦住了整装待发的施阳。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风势平稳——完美的飞行条件。

    气象台更新了预报,罗毅递过平板,高层有风切变预警。

    施阳扫了一眼屏幕,把平板推回去。只在7500米以上出现,我会在那之前转向。

    施阳!罗毅抓住他的肩膀,至少等观测气球的数据回来,就两小时——

    窗口期只有现在。施阳调整着胸前的GoPro相机,西南气流正在减弱,错过今天可能要等一个月。他拍了拍罗毅的肩,别担心,我会全程直播,让你见证历史。

    基地的其他运动员陆续出来,有人对施阳竖起大拇指,有人摇头叹息。施阳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要挑战8000米已经一周了,粉丝数暴涨的同时也招来无数质疑。有人说他哗众取宠,更多人打赌他会在中途放弃。

    至少带上备用伞。罗毅最后妥协,递过一个轻量化应急包。

    施阳犹豫片刻,接过来绑在腿上。为了让你安心。

    起飞点位于悬崖边缘,下面是300米的垂直落差。施阳展开那架特制的滑翔伞——比常规伞具小三分之一,适合高速爬升。他做了最后的装备检查:高度表、GPS、氧气面罩、温度传感器,还有胸前那个小小的平安符,是他母亲去年塞给他的,一直被他当作累赘,今天却鬼使神差地带上了。

    风向西北,风速8米,持续稳定。观测员通过对讲机报告。

    施阳深吸一口气,向前跑去。伞翼瞬间充满空气,将他带离地面。最初的上升平稳得近乎无聊,高度表数字稳定增长:1000米、1500米、2000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云端之上:8000米,被主动简介 >云端之上:8000米,被主动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