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一

    洋河镇紧挨着运河,码头繁忙时,河面挤满南来北往的漕船,帆影蔽日,号子震天。可如今漕运衰了,洋河镇便显出几分萧瑟,像一件褪了色的旧绸衣,皱巴巴地贴在河岸上。

    青石板铺就的街面被经年累月的脚板和车轮磨得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满浑浊的水坑。空气里永远混杂着水腥气、烂菜叶的馊味,还有岸边堆积如山的煤渣散发的硫磺味。街边多是低矮的瓦房和草棚,灰扑扑的,唯有几处高门大户的青砖墙头探出些开败了的石榴花或枯黄的藤蔓,显出几分不同。

    镇东头刘家,是这灰扑扑背景里最扎眼的一抹亮色。高耸的门楼气派非凡,朱漆大门上碗口大的铜钉擦得锃亮,门口蹲着两只呲牙咧嘴的石狮子,威风凛凛。

    提起刘财主刘万贯,镇上无人不晓,也无人不竖大拇指。都说他富甲一方,良田千顷,买卖更是做到了州府。难得的是,这刘老爷心善,逢年过节,或是镇上赶大集的日子,刘家门前必定搭起粥棚,熬上几大锅稠粥,蒸上几笼屉白面馒头,施舍给那些面黄肌瘦的乞儿和穷苦人。

    粥是实打实的米粥,馒头是暄软的白面馒头,绝不掺糠使假。刘老爷有时还会亲自站在粥棚边,看着管家和伙计们分发,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得了接济的穷人们,捧着热腾腾的粥碗和馒头,千恩万谢,那感激涕零的模样,让刘老爷脸上的笑容更深几分。

    洋河镇的人都说,刘家积了大德。

    刘万贯膝下无子,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唤作翠翠。这翠翠小姐年方二八,生得是柳眉杏眼,肤若凝脂,是刘万贯的掌上明珠,更是整个洋河镇口口相传的绝色。

    她像一件稀世珍宝,被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刘家大院最幽深、最精致的那座绣楼里。那绣楼建在花园深处,紧挨着一段爬满青苔的高墙,楼下是几畦精心打理的花圃。翠翠的日子,就是每日在楼上绣花、抚琴,除了吃饭和晨昏定省,几乎足不出户。

    她的世界,就是那方小小的绣楼和楼下那片更小的、被高墙围起来的花园。花园里种着些时令花草,牡丹、芍药、月季,开得倒也热闹,但总透着一股被圈养的寂寞。她唯一的消遣,便是推开那扇对着花园的雕花木窗,看看天,看看花,看看偶尔飞过墙头的麻雀,或者听听运河上远远传来的、模糊不清的船工号子。

    那扇窗,是她通往外界的唯一缝隙。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层薄薄的、带着煤灰和水汽的晨雾还没散尽,石板路湿漉漉的。洋河镇上那些靠力气吃饭的、做小买卖的,已经陆续起来忙碌,锅碗瓢盆的磕碰声、扁担吱呀声、还有早起咳嗽吐痰的声音,搅动着清冷的空气。

    一个单薄的身影,一瘸一拐地出现在刘家气派的大门外。他看上去顶多十六七岁年纪,身上的衣服破得几乎挂不住,东一块西一块的补丁也掩盖不住下面露出的污黑皮肉。乱草般的头发纠结成一团,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尖削的下巴和一双因饥饿而显得格外大的眼睛。

    他右脚有些跛,走起路来身体一高一低地摇晃,每一步都踏在湿滑的石板上,发出轻微而拖沓的摩擦声。手里紧紧攥着一个豁了口的粗陶碗,碗沿缺了几个小口,像被什么啃过。

    他停在刘家那对高大的石狮子旁,犹豫了一下,才怯生生地抬起手,用指关节在厚重的朱漆大门上叩了三下。声音很轻,轻得几乎被清晨的微风吞没。他低着头,肩膀微微缩着,像一只随时准备挨打的小兽。

    过了片刻,大门旁边一扇供下人出入的小角门吱呀一声开了半扇。刘家管家刘福探出半个身子,五十来岁,穿着干净的细布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里带着大户人家管事特有的那种审视和疏离。他上下扫了一眼门口的小乞丐,眉头习惯性地蹙起。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露劫:死后,竹子替我娶了刘小姐简介 >露劫:死后,竹子替我娶了刘小姐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