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拉起:起来。
我惶恐地看着他,不明白他的意图。
瑾儿,他深吸一口气,周知县保举我入京参加明春会试。
我愣住了:那...那是大喜事...
但我需要一个能应酬往来的妻子。他直视我的眼睛,知县夫人特意提到,希望能在诗会上再见到你。
我如遭雷击,一时不知该喜该悲。昨日还因诗文获罪,今日却要因诗文得救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李修文语气软了下来,从今日起,你恢复自由。那些诗书...你若喜欢,可以继续研习。
我颤抖着嘴唇:为...为什么
他苦笑一声:因为周知县喜欢你的诗,因为知县夫人想与你结交...因为在这个官场,人脉有时比才学更重要。
原来如此。我不是被原谅了,而是突然有了利用价值。我的诗才不再是对他尊严的威胁,而是他仕途上的助力。
妾身...明白了。我低下头,掩饰眼中的苦涩。
李修文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收拾一下吧,明日我们启程去拜谢周知县。
他离开后,我从荷包里取出那些皱巴巴的诗稿,手指轻抚过上面的字迹。这些差点给我带来灭顶之灾的文字,如今又成了我的护身符。
命运何其讽刺。
第十章
窥视者
李秀芳躲在回廊的阴影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西厢房的窗户。
已是三更时分,整个李府陷入沉睡,唯有西厢还亮着微弱的灯光。透过薄薄的窗纸,她能看见嫂子崔瑾儿的身影伏在案前,时而提笔书写,时而托腮沉思。
又在写那些淫词艳曲了。李秀芳撇撇嘴,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自从兄长李修文中举后,崔瑾儿的禁足令便被解除了。非但如此,兄长还恢复了她的诗书笔墨,甚至允许她偶尔参加知县夫人举办的诗会。这种殊遇,让李秀芳心里像扎了根刺。
一阵冷风吹过,李秀芳打了个哆嗦,把身上的棉袄裹得更紧些。她已经连续三晚在这里蹲守了,就为了抓住崔瑾儿的把柄。
窗内的影子突然动了。崔瑾儿站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小心地翻阅着。即使隔着窗纸,李秀芳也能感受到那种珍而重之的态度。
肯定又是那个杜墨给的书。李秀芳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
她永远忘不了重阳节前那天,兄长突然宣布取消与杜墨同游悬空寺的计划时,崔瑾儿眼中一闪而过的失落。虽然嫂子很快掩饰了过去,但李秀芳看得真真切切。
狐狸精。李秀芳低声骂道。她十六岁了,早到了议亲的年纪,可来提亲的不是商贾就是小吏,没一个像杜墨那样才华横溢的。凭什么崔瑾儿一个商贾之女,能得兄长和杜墨这样的才子青睐
窗内的灯光突然灭了。李秀芳屏住呼吸,看着崔瑾儿的身影移到床前,似乎在藏什么东西。片刻后,西厢彻底陷入黑暗。
李秀芳又等了一会儿,确定崔瑾儿睡下后,才蹑手蹑脚地离开。月光下,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
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抓到你的把柄。
第十一章
意外发现
第二天一早,李秀芳故意在崔瑾儿去给母亲请安的路上偶遇。
嫂子起得真早。她甜甜地笑着,眼睛却紧盯着崔瑾儿的腰间。那里挂着一个精致的荷包,鼓鼓囊囊的,似乎装着什么。
崔瑾儿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下意识地用手遮了遮荷包:秀芳也这么早
昨晚睡得早,今儿精神好。李秀芳凑近一步,嫂子这荷包真漂亮,是新做的吗
崔瑾儿后退了半步:不是,戴了好些年了。
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