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虎贲”临危受命
    马蹄声碎

    一匹油光闪亮的枣红色战马,在由古源山至常德近郊河洑山的土路上撒蹄狂奔。铁蹄溅起泥沙,砸在路两旁干枯的河沟里,“嘚嘚嘚”的声响,在空旷的田野里回荡,一群群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闻声惊起,扑翅向四周围散乱飞去。

    “是虎贲吗?”骑在马背上的一个中国军队士兵大声问前方的路障哨卡。

    “是虎贲。”哨兵回答。

    “军部的!”

    哨兵迅速闪开让路,几乎就在同时,飞奔的快马如同出膛的子弹般射了过去。

    听到这一溜迅疾的马蹄声,在田地里帮老百姓种油菜、种冬萝卜的第57师官兵都停止了手中的活计,抬头向战马消遁的方向望去。他们面部的神情顿时严峻起来,他们敏感地意识到,战事来临了。

    《书经·牧誓上》:“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贲”字和“奔”字同音同义,就是说武王的英勇战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无敌。国军第57师,正是以此为荣誉代号。他们上至师长,下至士兵,所有的人都在军服的左臂佩戴一个品字形符号,上面印有“虎贲”二字。拥有“虎贲”的国军第74军,是国民党最精锐的五大主力之一。1943年5月,日军发动鄂西攻势,滨湖方向,敌以华容、石首等地作桥头阵地掩护,大举向湘北方面运动。当日军企图尚未判明清楚之前,常德已陷入恐慌之中。

    王耀武奉命率第74军增援滨湖,51、58两师参加澧水流域北岸的追击战,余程万率57师驻防常德城内。“虎贲”入驻时,常德已成空城。大劫临头,部队入城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首先将全城洞开的门户妥为关闭,军官严束部下,非经指定,不得擅入民房,指定征用住所,均会同警备部、警察局、宪兵队将家具什物登记保存,以备开拔时同原主人当面点交。鄂西会战对常德来说无疑是虚惊一场,古城开始复原,市民心情怡然地纷纷归来。待城市秩序恢复后,57师移防城郊河洑山。面对完好如初的街道、楼宇、店铺,民众们感激涕零,交口称赞“虎贲”是他们的保护神,有“虎贲”的天神庇护,吉星高照,战火永远不烧常德。

    可1943年11月4日这天,不祥的马蹄声还是在温馨的常德土地上踏响了。

    57师师部设在河洑山道教太和观内,门口古树参天,高墙肃穆。

    骑马的通信兵跃下马背,奔跑着向观内进去。

    片刻的沉寂后,由师部指挥官周义重向57师所属169、170、171三个团及直属队发出余程万师长第一道命令:立即开赴常德,临战布防。

    军令如山倒,昂扬的军号在各个部队所宿营的村庄吹响。

    离别情

    我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在大陆的中国军人。我自幼便知道国民党是“刮民党”,国民党的军队是“遭殃军”。后来长大了读《参考消息》,知道国民党也骂共产党是“共产共妻”,共产党的军队是“土匪”。但我不相信国民党的宣传,因为我上学时念的课本,里面有解放军路过苹果园不动一个果子的故事,也有解放军攻进大上海,露宿马路的事迹。那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东西要还的情节,更是被编成各种文字和节目,家喻户晓。

    可我没想到相隔几十年,在奇山林立的湘西大庸,一户简朴得不能再简朴的院落里,原57师参谋处少校作战参谋杨云卿老人,向我叙述了同样的故事、同样的事迹、同样的情节,所不同的是,它们竟都发生在被称之谓“遭殃军”的国军官兵身上。

    我感慨了。是感慨炎黄子孙共同具有的优良品行,还是感慨人类存在的难以填补的沟壑?也许我感慨的就仅仅是这些事情的本身而已。

    “老倌子!老倌子在家吗?”

    一个穿着蓝布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八千男儿血·中日常德会战纪实简介 >八千男儿血·中日常德会战纪实目录 > “虎贲”临危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