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势如破竹
为预备队的第173团调拨一个营埋伏起来,防止敌人“偷营”。半夜,果然日军一个联队化装成便衣队,从羊角山左侧迂回袭击过来。哨兵识破后,这个营立即投入战斗,歼灭敌军大部。

    就这样,张灵甫指挥58师阻止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与日本名将赤鹿理的13师团相持达5天之久。之后中方各报刊纷纷报道赤鹿理死于此役,几十年后的国民党战史著作也沿袭了这一说法,但日本方面一直保持不予评论的态度,然而在他们公布的日军侵华战争阵亡将领名单里没有赤鹿理。事实上,赤鹿理并没死于战争。

    直到22日,由于58师伤亡开始增大,且右翼部队已被日军分割包围,情势危急,为了避免重蹈石门战场73军的覆辙,王耀武操着变调的山东话大声喊叫,急令张灵甫向漆家河西南地区撤退。

    张灵甫挥泪撤离战场,他觉得这一仗打得真窝囊!

    但事后证明,他能逃出战场,逃出横山勇的魔掌心,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正是他的聪明过人之处。

    在常德会战战场上牺牲的第二个国军将领,是许国璋。40年后,也有一个与战死沙场的将军名字只字不差的许国璋,成为中国大陆“出国热”中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著名教授,由他编撰的英语教材,是每一个出国留学生过关的“必由之路”。通过这一位许国璋,千万名神采飞扬的中国男女漂洋渡海,到达日本、美国、澳洲……

    日军进攻石门、慈利的同时,第3师团派出一支精悍的部队南渡澧水,直扑陬市、桃源。21日,日军编队飞机16架在桃源上空轰炸扫射后,空投伞兵60余人,与地面部队配合进攻,桃源很快被日军占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地方,成为一片刀山火海。

    此时,国军第150师师部设在桃源的东郊陬市附近,师长许国璋闻讯后,即令部队构筑简易工事,在此固守。其实,他也只有固守抵抗,这唯一的选择,因为他已无路可退,四面八方被日军围得水泄不通。他亲自巡视战线,悲壮地对将士们说:“我们为国家尽力的时候到了。由戚家河方面前来之敌已迫近陬市,桃源县城方面火光冲天,我们已被三面包围,背后又是深不可测的沅水,既无渡船,气候又冷,与其俘虏被日寇侮辱、杀害或落水淹死,毋宁在前线为国奋战,直至战死光荣得多。今天,我是决不会离开阵地了,这里就是我的坟墓。”

    在日军潮水般向阵地冲来时,许国璋手持步枪亲率师部人员向敌射击,不幸身中两弹,血流不止,加之他身体平素虚弱,几周来连日奔波,疲劳过度,在火线上数次休克。众将士误认为他已阵亡,前线形势万分紧迫,就派员把他运回沅江南岸,准备突围。凌晨4时,许国璋清醒过来,他得知阵地丢失,日军已占陬市,第150师几近被全歼,不禁心如刀绞,怒喊道:“我是军人,应该死在战场上,你们把我运过河是害了我呀!”说罢又昏厥过去。等他再次清醒时,他摸到睡在他身边的卫士手枪,毅然举枪自戕,以死报国,壮烈殉职。

    许国璋,字宪适,1897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贫农的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史书。1917年,孙中山先生领导护法军反对北洋军阀,许国璋立即弃文从武投入川军第2师服役。战斗中,他勇猛过人,屡建功绩,颇得官长的赏识,被提升为军佐,送进第2师合川军官传习所学习深造。他在传习所学习认真,训练刻苦,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知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许国璋信奉佛学,常听高僧讲经,他曾说:“佛以助人成佛,普度众生脱离苦海为宗旨,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更应以保国救民为本职。”

    1929年,许国璋投奔刘湘第21军,很得刘湘的赏识,被送进第21军“军官研究班”深造。1935年许国璋被提升为21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八千男儿血·中日常德会战纪实简介 >八千男儿血·中日常德会战纪实目录 > 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