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青莲初绽
蜀地的春天来得总是那么突然。昨日还是枯枝败叶,今晨推窗一看,漫山遍野的杜鹃已经红得像要滴出血来。十五岁的李白站在书斋窗前,手中握着一卷《楚辞》,眼睛却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匡山。山风拂过他尚未加冠的发丝,带着几分初春的寒意。
白儿,又在发呆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白回头,看见父亲李客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封书信。李客虽是个商人,眉宇间却透着读书人的儒雅,这是李家世代相传的气质。
父亲。李白放下书卷,行了一礼,儿在读《离骚》,正思索路漫漫其修远兮一句的深意。
李客走进书房,将信放在案几上:赵蕤先生回信了,答应收你为弟子。
李白眼睛一亮,少年人的兴奋藏也藏不住:真的那位著《长短经》的赵蕤先生
正是。李客抚须微笑,三日后我派人送你去大匡山。赵先生学问渊博,尤其精通纵横之术,你要用心学习。
李白深深一揖:儿定不负父亲期望。
李客看着儿子明亮的眼睛和挺拔的身姿,心中既欣慰又有些忧虑。这孩子自小聪慧过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作诗更是信手拈来。只是性格太过狂放不羁,不知这世间规矩森严,将来恐怕要吃亏。
白儿,李客沉吟道,赵先生虽为隐士,却是当世高人。你在他门下,不仅要学诗书,更要学做人处世的道理。
父亲放心,李白笑道,儿听说赵先生性情豪放,好酒任侠,正合儿的脾性。
李客摇头苦笑:你啊...
---
三日后,李白带着简单的行装和几箱书籍,来到了大匡山赵蕤的草堂。那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简朴院落,门前一株老梅,虽已过了花期,枝干却苍劲有力,如龙蟠虎踞。
青莲乡李白,拜见赵先生!李白在门外恭敬行礼。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身材瘦削、须发斑白的老者走了出来。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腰间随意系着一条布带,脚下是一双草鞋。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心。
你就是李客的儿子赵蕤上下打量着李白,听说你小小年纪就会作诗
李白不卑不亢:略知一二,不敢当先生夸奖。
赵蕤突然哈哈大笑:好个略知一二!你十岁时写的《咏萤火》我可读过——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这是略知一二的孩子能写出来的
李白没想到自己的少作竟已传到赵蕤耳中,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进来吧,赵蕤转身向院内走去,我这儿规矩不多,只有三条:一不说假话,二不读死书,三不慕虚名。能做到吗
李白紧随其后:弟子谨记。
院中陈设极为简单,几间茅屋,一片菜畦,一架葡萄藤下摆着石桌石凳。西边一间较大的屋子显然是书房,门敞开着,能看到里面堆满了竹简和书卷。
赵蕤指着东边一间小屋:那是你的住处。放下行李,到书房来。
李白的住处只有一床、一桌、一椅,窗外正对着山崖,一条瀑布如白练垂挂,水声潺潺。他深吸一口气,山间的空气带着草木清香,令人神清气爽。
书房里,赵蕤已经坐在一张堆满书的案几后,手里拿着一卷竹简。
坐。他头也不抬地说。
李白安静地坐下,打量着这个将成为他师父的奇人。赵蕤的额头上有三道深深的皱纹,像是用刀刻出来的,手指关节粗大,显然常年执笔所致。
你知道我为什么答应收你为徒吗赵蕤突然问。
李白想了想:因为家父的请托
错。赵蕤放下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