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番光景。

    走吧。他对车夫说。

    马车缓缓启动,平阳从车窗探出头,向送行的人群挥手告别,然后突然用稚嫩的声音背诵起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李白多年前写的《早发白帝城》,没想到平阳竟记了下来。听着女儿清脆的声音朗诵自己的诗句,李白喉头一紧,几乎落泪。

    马车驶出安陆城门,转向西北方的官道。春日的阳光温暖明媚,路旁的田野里,农人正忙着春耕。远处,汉水如一条银带,蜿蜒流向远方。

    太白,想什么呢元丹丘见李白出神,好奇地问。

    李白收回目光:在想这四十年的路。从蜀中到金陵,从长安到齐鲁,如今又要回长安,仿佛画了一个大圈。

    元丹丘笑道:这次不一样。以前你是布衣李白,这次可是玉真公主推荐的谪仙人李白!

    谪仙人...李白喃喃自语。这个称呼跟随他多年,从司马承祯到贺知章,都认为他有仙缘。但什么是仙超脱世俗是仙,济世为民就不是仙吗

    马车沿着官道稳步前行,长安越来越近。李白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四十岁的他,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目空一切的狂生,但骨子里的豪情与自信并未消减,只是多了几分沉淀与通透。

    丹丘,他突然说,你说人这一生,到底追求什么才算不枉

    元丹丘被问得一愣:这个...因人而异吧。有人求富贵,有人求功名,有人求逍遥...

    我求的是诗酒逍遥,却又要入仕为官,岂不自相矛盾

    元丹丘想了想:太白,你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在安陆诗会上,你一首《安陆桃花歌》惊艳全场。当时我就想,此人诗才天授,必非池中物。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这与我的问题有何关系

    关系大了。元丹丘正色道,你的诗之所以动人,正因为你活得真实。入仕也好,归隐也罢,只要保持这份真性情,就无愧于心。

    李白恍然大悟。是啊,何必给自己设限他可以既是官员又是诗人,既追求功名又保持超脱。这种看似矛盾的状态,或许正是他最真实的样子。

    旅途漫长,一行人晓行夜宿,半月后才抵达长安郊外的灞桥。当年李白失意离开长安时,王维曾在此送别;如今重返帝都,虽无友人相迎,但心中已无当年的落寞。

    看,长安!元丹丘指着远处巍峨的城墙。

    李白让马车停下,独自走到灞桥中央,远眺这座改变他命运的城市。夕阳西下,长安城笼罩在金色的余晖中,钟楼鼓楼巍然耸立,大雁塔的尖顶直指苍穹。整座城市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既庄严又神秘。

    爹爹,那就是长安吗平阳不知何时跑到他身边,小手紧紧抓着他的衣角。

    李白抱起女儿:是啊,这就是长安,爹爹年轻时来过的地方。

    好大啊!平阳睁大眼睛,比安陆大十倍!

    李白笑着亲了亲女儿的脸颊:不止十倍,大一百倍都不止。

    许氏也走了过来,站在李白身旁,默默望着远处的城市。李白一手抱着平阳,一手握住许氏的手:从今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

    马车再次启动,缓缓驶向长安春明门。李白的心情出奇地平静,既无年少时的狂热期待,也无后来的愤世嫉俗。四十岁的他,终于学会了以平常心面对命运的馈赠。

    春明门高大的城门洞如巨口般吞噬了他们的马车。进入城中,喧嚣的市声扑面而来——叫卖声、马蹄声、钟鼓声、丝竹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帝都独有的繁华乐章。

    元丹丘指引马车穿过热闹的东市,来到城南一处安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诗仙李白传奇(少年--中年期)简介 >诗仙李白传奇(少年--中年期)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