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狼狈不堪地退回了关外的苦寒之地。
外患甫定,内斗的阴云立刻重新笼罩大地。共同的敌人消失了,曾被压制的野心如同野草般疯长。正统之争,再次成为点燃战火的最佳借口。谁才是真正有资格继承帝国法统,一统天下的真命天子各路诸侯撕下短暂的同盟面具,磨刀霍霍,开始了新一轮更加残酷、更加赤裸的兼并攻伐。
---
而在这片沸腾的杀伐场中,我的东南一隅,却如同一片诡异的净土。
当诸侯们为争夺正统名号、为抢占地盘杀得头破血流时,我依旧恪守着良训:广积粮,缓称王。我甚至拒绝了一切结盟的邀请,对任何一方的拉拢都虚与委蛇,对任何一方的威胁都摆出固守家园,无意争霸的低姿态。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内政之中。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新稻种,减免赋税,招募流民屯田……源源不断的粮食填满了我的仓廪。整顿吏治,兴办官学,不拘一格吸纳人才(尤其是那些在战乱中失意的读书人)……一套相对高效、忠诚的官僚体系逐渐成型。以王字营老兵为骨架,吸纳精壮流民,严格操练,配以精良的甲胄兵刃……一支数量庞大、装备精良、令行禁止的军队在默默壮大。
王铁锁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知抢掠的莽夫,他成了我麾下统兵数万的大将,眼神里除了凶悍,更多了份对权势的渴望。李福贵管着庞大的钱粮和内务,油水十足,肚腩也日渐隆起。陈彦则总领文牍机要,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幕僚长。他们,以及最早跟随我的那一批人,都在这猥琐发育中,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权势和富贵。
时间,成了我最强大的盟友。当其他诸侯在连年征战中耗尽钱粮、精锐损耗、民怨沸腾时,我的实力却在稳步地、滚雪球般地增长。我的地盘成了乱世中少有的乐土,王巡抚使治下,政通人和的名声不胫而走,吸引着更多逃避战火的人口和财富涌入。
终于,当盘踞江南膏腴之地、实力一度最为雄厚的吴王于少恒,因横征暴敛、目光短浅而民心尽失,被西边的蜀王刘景航趁虚而入,双方在长江沿线杀得两败俱伤时,我知道,时机到了!
驱逐狼虏,恢复中华!
一面巨大的玄色旗帜在镇抚使府门前冉冉升起,上面八个金灿灿的大字在阳光下刺目耀眼。积蓄多年的战争机器,轰然启动!积蓄多年的口号,终于喊出!
我的大军如同出闸的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势,首先扑向正与蜀军纠缠、后方空虚的于少恒。于少恒的精锐尽在江北,后方富庶却武备松弛。我的铁骑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便横扫其腹地,断其粮道,前后夹击。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兵败如山倒,最终在太湖边的一座小城自焚身亡。富甲天下的江南,落入囊中。
挟大胜之威,兵锋直指西南。蜀王刘景航,地盘多山,民风彪悍,但实力终究有限。他试图凭借蜀道天险固守。我避其锋芒,一面派偏师佯攻剑阁,一面亲率精锐,重金收买熟悉山路的向导,翻越摩天岭险峻小道,奇袭其后方重镇锦官城!刘景航腹背受敌,军心大乱,主力在岷江平原被一战击溃,本人仓皇逃入深山,不知所踪。
连灭两王,声威震天!天下诸侯,为之侧目。最后,也是最强的对手,终于浮出水面——占据中原和西北大部、以剽悍闻名的秦公时迟生!此人出身草莽,勇猛绝伦,但统治手段极其残暴,治下民不聊生。
最后的决战,在广袤的坡望湖平原展开。时迟生集结了他所有的精锐,号称三十万,战马嘶鸣,戈矛如林,杀气直冲云霄。我麾下虽然也是百战之师,数量略逊,但装备更精良,士气更高昂,更重要的是,有明确的恢复中华大义名分!
那一战,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坡望湖碧绿的湖水被鲜血染成了赤红。时迟生身先士卒,悍勇无双,接连冲破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