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一周后,程远的银行卡里多了两万多块钱,代价是他的书柜空了一半。看着那些空荡荡的格子,他感到一阵空虚。这些书曾是他精神的避难所,现在却成了生存的筹码。

    手机又响了,是前同事王磊:老程,上次借你的三千块,能还了吗我最近手头紧。

    程远这才想起,半年前王磊结婚时他随了份子钱,还借给他三千应急。当时他工资稳定,根本没放在心上。现在这笔债务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抱歉,我最近有点困难,能宽限几天吗程远回复道。

    你不是刚拿了裁员补偿吗王磊的回复带着明显的不满。

    程远没有解释,直接转了三千过去。看着再次缩水的余额,他感到一阵窒息。必须尽快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否则他真的会流落街头。

    3

    转机

    变卖书籍的第三天,程远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是程远先生吗我是文渊阁书店的老板,姓陈。您在我们平台出售的《红楼梦》脂砚斋批本,能告诉我您是从哪里得到的吗

    程远愣了一下:那是我爷爷的收藏,怎么了

    这本书很珍贵,市面上很少见。陈老板的声音透着兴奋,我想问问,您手里还有其他古籍吗我愿意高价收购。

    程远回忆了一下:好像还有几本,我需要找找。

    太好了!如果您方便,可以带着书来我店里看看。地址我发您手机上。

    挂断电话,程远翻箱倒柜,终于在一个旧箱子里找到了几本线装书。这些都是爷爷留给他的,因为平时不常翻阅,所以逃过了被卖的命运。

    第二天,程远按照地址找到了位于胡同深处的文渊阁书店。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门脸古朴,招牌已经褪色。推门进去,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

    程先生一位白发老人从书架后走出来,戴着老花镜,面容慈祥。

    陈老板好。程远点头致意,从包里取出那几本古籍。

    陈老板小心翼翼地接过,戴上白手套,在灯下仔细查看。他的表情从期待变成惊讶,最后是深深的惋惜。

    程先生,这几本确实是老物件,但除了《红楼梦》那本,其他都是普通版本,价值不高。他抬起头,不过,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几本书里都有手抄的批注,字迹非常漂亮,是同一个人写的吗

    程远凑近看了看:应该是我爷爷的字。他生前是中学语文老师,喜欢在书上做笔记。

    陈老板的眼睛亮了起来:您爷爷的书法造诣很高啊!这种小楷现在很少见了。他沉思片刻,程先生,您会写字吗我是说书法。

    小时候跟爷爷学过,但工作后就荒废了。程远有些疑惑,您问这个做什么

    陈老板神秘地笑了笑:我有个朋友在收集古籍抄本,需要有人帮忙誊写。报酬不错,您有兴趣试试吗

    程远愣住了。抄书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还有人需要手抄书籍

    现在机器印刷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手抄他忍不住问。

    这你就不懂了。陈老板推了推眼镜,真正的藏书家追求的不仅是内容,更是形式的美感。一本精工抄写的古籍,价值可能超过印刷版十倍。而且,有些珍本因为年代久远,不能频繁翻阅,需要抄本保存内容。

    程远若有所思。他想起爷爷生前确实经常抄写古籍,说这是与古人对话的方式。没想到,这种看似过时的技艺,在今天仍有市场。

    报酬怎么算程远直截了当地问。

    看字数和质量。普通抄本每千字一百到三百不等,精品更高。陈老板说,如果您爷爷的字真有那么好,您应该也有天赋。要不要试试

    程远心动了。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找到新工作前的时间。抄书虽然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30岁失业,我靠抄书东山再起简介 >30岁失业,我靠抄书东山再起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