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场始于三十年前雪夜的较量,早已超越了法律与科技的范畴,成为人类与自身进化阴影的永恒博弈。而南极永不消融的冰层下,沉睡的或许不只是七十二具冷冻舱,更是人性最原始的贪婪与恐惧。
第十六章
冰封之链
传真照片上的小女孩站在极光下,背景里若隐若现的金属结构让林默瞳孔骤缩——那是三年前沉入冰渊的方舟顶部天线。他立刻联系南极监测站,却得到令人窒息的回复:最近三个月,冰层下的金属信号正以每天1.3米的速度向海岸移动。
苏雯的女儿已经四岁,能完整背诵《刑法》总则,却不会唱一首儿歌。此刻她正用蜡笔在墙上画着复杂的分子结构图,每一笔都与HB-1993的变异体完全吻合。妈妈看,她突然指着新闻里的南极影像,爷爷们要回家了。
深海探测器传回的画面让指挥中心陷入死寂。冰层下的金属结构根本不是方舟,而是由七十二个冷冻舱首尾相连组成的巨型链状物,像蜈蚣般在冰与岩床间穿行。每个舱体都伸出仿生机械足,最前端的舱盖透明部分映出总工程师苍老的脸。
他们改造了冷冻舱...生物机械专家声音发颤,这些机械足是用志愿者未被冷冻的肢体细胞培育的。卫星热成像显示,这条金属蜈蚣的移动路线直指某座活火山。
林默翻出三十年前的试验日志,在最后一页发现被荧光笔标记的地热数据。总工程师的批注触目惊心:火山热源可重启休眠中的纳米机械。传真机突然吐出张火山口监测图,岩浆房上方竟悬浮着数百个琥珀色光点。
苏雯的女儿用红色蜡笔圈住新闻里的火山照片,歪歪扭扭写下回家。当她转身时,林默看见她后颈浮现出条形码印记——HB-1993-72。
南极站传来紧急通讯:金属链突然加速,机械足在冰面留下含纳米颗粒的黏液。检测表明,这些黏液遇到高温会气化成导电凝胶。他们在铺设电路!工程师指着模拟图惊呼,整条移动路线构成个巨大芯片!
火山喷发前72小时,全球所有新生儿监护仪的脑电波都开始同步。林默站在观测站窗前,看着岩浆照亮夜空。最先抵达火山口的冷冻舱缓缓打开,总工程师的躯体早已腐烂,但颅骨内闪烁着蓝光的量子计算机完好无损。
当第七十二个冷冻舱没入岩浆时,火山云组成清晰的分子结构图。气象卫星捕捉到的图案经解密,竟是修改后的HB-1993分子式——甲基基团被替换成了硅晶结构。
不是永生...材料学家瘫坐在椅子上,他们要把全人类改造成量子计算机的活体元件!
暴雨倾盆而下,林默望着女儿熟睡的脸庞。她的枕下压着张蜡笔画:无数小人手拉手组成电路,天空飘着琥珀色的雪。窗外,第一片带着金属光泽的雪花正落在窗棂上,发出细微的电流声。
第十七章
量子之雪
带着金属光泽的雪花在窗棂上融化,留下一道淡蓝色的痕迹。林默戴上绝缘手套采集样本,电子显微镜下显现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每个冰晶核心都包裹着纳米级的硅晶结构,与火山云显示的分子式完全一致。
苏雯的女儿在睡梦中呢喃着二进制代码,卧室的智能音箱突然自动播放起1993年的实验录音。林默冲进去拔掉电源时,发现孩子的手腕内侧浮现出发光的电路纹路,正随着她的呼吸明灭。
南极观测站发来紧急警报:火山喷发后,大气层中的导电粒子浓度激增。更可怕的是,这些粒子正在高空自发组装成某种天线阵列。卫星图像显示,云层中隐约浮现出七十二个光点,排列方式与当年冷冻舱的编号顺序丝毫不差。
他们在大气层构建量子计算网络!物理学家调出频谱分析图,那些光点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