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待修)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

    一切诸果,皆从因生。

    1这四句偈言,是那年春尽之际,薛隆爱于沧州天姻寺辞别崔嫮时,她师父慈泪尼娘娘诵念与她们听的。

    慈泪尼娘娘瞧着薛隆爱,说道:“这般韶华,满目怆痛,唯有与佛结缘,方能消散烦恼。

    ”崔嫮悄悄告诉薛隆爱,慈泪尼娘娘是晋帝的原配妻子,晋帝为稳固皇位,要娶大丞相的女儿。

    慈泪尼娘娘便只好顾全大局,自愿削发为尼,从此远离京畿,游居佛寺参禅度日。

    十四年来,她唯一的亲生儿子,也不能相见一面。

    薛隆爱这才恍然,慈泪尼娘娘这个古怪的称呼,缘于此故。

    尼娘娘三个字,是她曾为帝王女人的烙印,哪怕帝王已弃了她,她也已归入佛门,这个烙印,也将终身跟随她。

    而慈泪这个法号,是十四年来的日日夜夜,她思念儿子流下的血泪。

    崔嫮满嘴千刀万剐,无般不咒骂晋帝摒弃发妻的行径,薛隆爱也自是赞同。

    自沧州一别,在汉水之畔的比翼关,有一个少女,每逢心神不定时,便在心里念诵这四句偈言,不住地警示自己:想结怎样的果,就要种怎样的因。

    这少女已十七八岁年纪,换下一身缟素,依旧喜穿淡紫花罗银泥裙,绣带飘飘,绰约如玉。

    可她眉目间,不再有初时的天真烂漫,视事事淡然若水。

    她孝期虽完满,可心里的孝,并不曾远去。

    这少女姓薛,她有一个情意缱绻的名字,名唤隆爱,是前朝西蜀户部侍郎薛雪蒿的次女。

    长姐单名一个棋字,婚配六州大都督桓烈的义子,虢虎郎桓武。

    迎亲之日,蜀帝以通敌叛国之罪下狱桓烈满门,桓武途中即令车马返回潼川营救,不料此时,齐军攻破汉中城邑。

    一场战祸,国家覆灭,家族倾亡,只剩桓武与薛隆爱存活于世。

    后来,大梁与北晋的联军入蜀,会盟桓家军余部,勠力同心赶走了齐军。

    但因蜀帝诸子皆被齐军所杀,复国无望。

    大梁同北晋议定,以汉水为界,中分蜀地疆域,汉中七州归大梁,以北诸地归北晋。

    大梁追封桓烈为忠勇公,为他平反了通敌冤屈。

    又向桓武承诺厚待桓家军,兵将士卒仍旧留用。

    眼见蜀中军民皆已臣服大梁,桓武也只好率军归顺,荣封神武将军。

    桓武挂念薛隆爱无故出走,派出好几拨探子天南地北寻访,终有回报,说曾在江南鹊洲渡口发现她踪迹,现下却已身在沧州。

    桓武微微一惊,只道她小孩子家任性胡闹,竟跑去北国瞎玩。

    但因薛雪蒿临终嘱托,不能责怪,必要将她带回身边。

    于是,他向大梁镇军大将军阮重相告,喜幸阮大将军是个重义铁汉,用人不疑,允他领兵随晋军北去寻回舍眷。

    不想阴差阳错,解了北晋沧州之危,也算报了些许国仇家恨,并不放在心上。

    将薛隆爱带回比翼关后,桓武置下一所空宅,寻了一个官卖的罪眷冯氏当做奶娘,近身教引她,又买了几个丫鬟小僮伏侍,再去接了桓夫人母家仅剩的独子卫礼陈同住。

    桓武这般安排,原因有二:一则,从前在汉中时,卫礼陈与薛隆爱是玩伴,十分投缘,他比她小两三岁,可认做弟弟。

    家里热闹一些,渐渐或能稍减她亲人尽失的苦楚。

    再则,桓烈夫妇膝下无所出,桓氏兵法奇阵,已尽传与桓武。

    但他心里自知义子身份,深感桓、卫两家终该由卫礼陈来振兴,故一心要将他磨练成才,已教他随在军中习学。

    自此,桓武、薛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争聘简介 >争聘目录 > 第十一章(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