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就知道你会来。钟巳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他肩头还挂着件灰色针织外套,地下室冷。
文博楼的地下室比想象中明亮。长桌上摆满了我叫不上名字的工具,七八个学生正围着一位戴圆框眼镜的老人。
这是李教授,钟巳介绍道,陶瓷修复专家。
老人从镜片上方打量我:钟巳说你对古陶瓷有兴趣
我局促地点点头,手指不自觉地摸向左手手腕。
正好,我们有个特别的项目。他领我们来到角落的工作台。当看清台上的物件时,我的呼吸停滞了——那是个残缺的青花瓷瓶,裂纹像蛛网般遍布瓶身,缺失了近三分之一。而最惊人的是,上面的缠枝莲纹与我手腕上的纹身几乎一模一样。
宣德年间的出土文物。李教授说,你们可以从这块开始。他指了指几块碎片。
钟巳递给我一把细镊子:别怕,它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
我的手指抖得厉害。第一滴胶水落在工作台上,形成个小小的透明凸起。
没关系,钟巳的声音很近,修复本来就是缓慢的过程。
当第三块碎片终于归位时,窗外已暮色四合。雨声变得绵密,轻轻叩打着地下室的玻璃窗。
今天就到这里。李教授宣布道。
收拾工具时,我发现指甲缝里嵌满了瓷粉,却莫名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钟巳递来湿毛巾,我注意到他虎口处有道细长的疤痕。
感觉如何他问。
我望着那个部分复原的瓷瓶,修复处与原有部分形成微妙的分界。它永远不可能和原来一样了。
不会一样,他轻轻触碰瓶身的一道裂纹,但裂纹会成为它新历史的一部分。
走出文博楼时,雨已经停了。钟巳突然从包里掏出个纸袋:给你的。
纸袋里是块小巧的青花瓷片,中心一朵莲花完整得惊人。
这是我收藏的第一块瓷片,他的声音混着草木清香,它教会我,破碎不是终点。
我攥着瓷片,眼眶突然发热。远处梧桐树上,一只知更鸟开始歌唱,声音清亮得像瓷器轻碰。
下周三,我听见自己说,我会再来。
他笑起来时,左脸颊有个浅浅的酒窝,像是完美瓷器上可爱的瑕疵。回宿舍的路上,我把口袋里的石子一颗颗掏出来,排在梧桐树下。当最后一颗石子离开手心时,我摸了摸枕头下的瓷片——它正安稳地睡着,像一片终于找到港湾的云。
钟巳说,每一片碎瓷都藏着一个故事。
周三的修复活动结束后,他带我去了一家藏在巷子深处的茶馆。木门推开时,檐角的风铃叮咚作响,像是碎瓷片在风里轻轻碰撞。
这里以前是民国时期的瓷器店,他低声说,后来改成了茶馆,但老板还是喜欢收藏碎瓷。
茶馆的墙上挂着许多木框,里面嵌着各式各样的瓷片。钟巳熟门熟路地带我走到最里侧的一幅前——那是一块青花瓷片,釉色深沉,画着一只孤鹤,翅膀残缺了一半。
这是我母亲的。他的手指轻轻抚过木框边缘,她生前最喜欢这块。
我怔住,看向他的侧脸。他的睫毛低垂,琥珀色的眼睛映着瓷片上的青花,像是蒙了一层薄雾。
她……我犹豫着开口。
抑郁症。他平静地说,五年前,她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打碎了一柜子的瓷器。
我的指尖微微发抖,左手手腕上的纹身隐隐发烫。
后来我在废墟里捡到这块瓷片,他继续说,它原本是一只完整的鹤,现在只剩半边翅膀。
我低头看着自己手腕上的青花纹身,那些蓝色的线条缠绕着伤痕,像是一道道未愈合的裂痕。
你手上的纹身,他突然说,是仿宣德年的缠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