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来一本泛黄的典籍。柳长青翻开书页,目光停留在

    借贷之法

    的批注上

    ——

    那些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公式,分明与洪记契约上的算法如出一辙。

    秦淮河的雾气愈发浓重,柳长青望着河面上穿梭的漕船,仿佛看到了一张巨大的资本之网。汉王的夺嫡野心,迁都的庞大开支,郑和下西洋的贸易资本,都在这张网中交织缠绕。而洪起予的死,不过是这张债网上的一滴血。

    通知黄福,

    柳长青握紧拳头,北平行部接收物资时,务必严查每一笔银钱。还有,派人盯着庆寿寺,姚广孝的金融密账,恐怕不止我们找到的那几本。

    夜色渐深,秦淮河的灯笼重新亮起。柳长青站在船头,感受着河风拂面的凉意。

    第二章

    新都金阱

    永乐三年深秋,寒风裹挟着细沙掠过紫禁城工地,将监工们的呵斥声卷得支离破碎。张辅站在尚未完工的奉天殿基座上,望着满地散落的劣质青砖,眉头拧成了疙瘩。这些本该用于铺设殿内地面的

    金砖,轻轻一敲便发出空洞的声响,与苏州御窑烧制的真品相去甚远。

    信安伯,这是第三批问题建材了。

    朱能握着半块碎裂的青砖,铁甲护手在砖面上留下五道白痕,工部那边咬死说是运输途中损坏,可咱们心里都清楚

    ——

    这里面有鬼。

    张辅摩挲着腰间佩剑,目光扫过远处堆积如山的木材。那些号称是从川贵深山运来的金丝楠木,树皮剥落处竟露出松木特有的黄斑。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柳长青翻身下马,怀中紧紧抱着一叠泛黄的契约。

    两位侯爷,我在北平城的当铺里查到了这个。

    柳长青展开一张盖着工部大印的合同,指腹重重压在条款末尾,各位请看,这‘若逾期交付,需赔偿十倍工料费’的条款,分明是个陷阱!

    朱能凑近细看,粗糙的手指在纸上划过:乖乖,十倍赔偿就算把江南的富商全卖了,也赔不起这钱!

    张辅突然想起前日夏原吉呈递的密奏,江南百商一夜之间纷纷破产,欠下金氏商号巨额债务。此刻看着手中这份暗藏杀机的合同,他心中已然明了

    ——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陷阱。那些看似普通的营造合同,实则是靖难勋贵们套取预付款的诱饵。一旦商家无法按时交付合格建材,便会因巨额赔偿倾家荡产,而勋贵们则能不费吹灰之力吞并他们的产业。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远处传来一阵喧哗。数十名锦衣卫押着几个瑟瑟发抖的商人经过,其中一人怀中的账本不慎掉落,纸张纷飞间,金氏商号

    的字样格外醒目。郭资带着一队衙役匆匆赶来,手中拿着几块银光闪闪的锭子:信安伯,这些假银是在通州码头查获的,铸工精良,若非户部新制的‘材检仪’,根本无法辨别!

    所谓

    材检仪,是工部最新研制的检验工具,通过特殊的化学试剂和精密的称重仪器,能够快速检测出金属的纯度和成分。这一技术革新,原本是为了确保紫禁城建设中使用的材料货真价实,却不想成了勋贵们造假的新阻碍。

    张辅捡起一块假银,在手中掂量了几下,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些假银不仅用于支付建材货款,还流入了民间市场,扰乱了整个大明的金融秩序。更可怕的是,他们利用

    迁都债券

    的名义,向民间大量募集资金,却用这些假银和劣质建材来敷衍了事。

    就在此时,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长空。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陈珪正挥舞着皮鞭,驱赶着一群疲惫不堪的民夫搬运石料。那些民夫衣衫褴褛,脚上的镣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锦衣卫奉旨监察迁都金融简介 >锦衣卫奉旨监察迁都金融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