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名壮汉趁机在他背上划了一刀。他咬紧牙关,强忍疼痛,猛地转身,一记重拳砸在对方脸上。只听
咔嚓
一声,那壮汉的鼻梁骨被打断,惨叫着倒在地上。
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锦衣卫们终于将这些壮汉制服。柳长青顾不上处理伤口,继续检查布匹。他发现这些布匹不仅藏有北疆兵力部署图,更暗藏玄机
——
布匹表面看似普通,实则运用了
布匹浸盐术。凭借现代化学知识,他立刻明白,这是藩王们逃避布税的手段,仅此一批,就可逃税三十万两之巨。
与此同时,在周王朱橚的封地,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带领官兵,突袭了一处地下染坊。染坊内,机杼声
咔咔
作响,数十名织工正在紧张地仿制亲王朝服,绣着蟠龙纹的绸缎在昏黄的油灯下泛着诡异的光泽。这些蟠龙纹织造工艺精湛,却明显僭越了规制,是藩王谋逆的铁证。
给我拿下!
张昺一声令下,官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了进去。织工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但很快就被官兵们制服。就在官兵们准备查封染坊时,一名神秘人突然从暗处现身,他手中挥舞着一卷布匹,冷笑道:你们以为能阻止我们太晚了!
说罢,将布匹展开,众人惊讶地发现,布匹上竟织入了元素周期表中的
Fe
字样。
柳长青得知此事后,心中大惊。他意识到,藩王势力背后可能有高人相助,此人竟知晓现代知识。他立刻将调查结果上报朝廷,建文帝朱允炆得知后,龙颜大怒,当即下诏
削减藩王俸布。这一举动,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
朱棣作为燕王,得知消息后,表面上奏请增加布匹配额,以显忠心,实则暗中加快了筹备步伐。而在庆寿寺,姚广孝的书房内,一本染布密档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里面详细记录着藩王们通过布匹交易筹饷的计划。
第三章
织染风云
洪武三十一年深秋,苏州城的寒意比往年更甚。七里山塘的河水泛着冷冽的光,两岸的织染局里,机杼声日夜不停,却难掩空气中弥漫的压抑与躁动。自从建文帝推行新政,江南织工群体的生活并未得到改善,布匹压价、赋税加重,让本就艰难的日子雪上加霜。
清晨,天还未完全亮透,织染局外便聚集了数百名织工。他们衣衫褴褛,手中拿着梭子、织布机零件等工具,高声喊着:涨布价!减赋税!
为首的老织工王大锤,满脸皱纹,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兄弟们,再这样下去,我们都得饿死!今天必须让官府给个说法!
人群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如汹涌的潮水,很快便惊动了官府。
御史练子宁闻讯,立刻率领一队官兵赶来。他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威风凛凛地站在织工面前,大声呵斥:尔等刁民,聚众闹事,该当何罪!还不速速散去!
然而,织工们早已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根本不惧威胁。一名年轻织工喊道:我们要吃饭!要活下去!不答应我们的条件,绝不离开!
双方僵持不下,冲突一触即发。练子宁见劝说无果,恼羞成怒,下令官兵强行驱散织工。官兵们手持棍棒,朝着织工们冲去。织工们奋起反抗,用手中的工具与官兵搏斗。棍棒与梭子相撞,发出
砰砰
的声响,喊叫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七里山塘瞬间陷入一片混乱。
就在局势即将失控之时,柳长青带着一队锦衣卫赶到。他目光如炬,扫视着混乱的场面,大声喊道:住手!
锦衣卫们如利剑出鞘,迅速插入冲突双方之间,将官兵和织工隔开。